為了首都的美好未來
——民革北京市委會積極建言首都發展紀實
“我們期待,通過減量發展打造的新北京應該是以2300萬常住人口為基數,科學配置資源要素,實現生産、生活、生態空間結構合理、穩定的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是以內涵集約發展為指引,功能清晰、安定和諧、民主團結、法治文明的全國政治中心……”在一份題為《在疏解非首都功能背景下,實現減量發展的對策措施》的調研報告中,民革北京市委會著墨200多字,闡述了他們所展望的首都的美好未來。
首都,首善之區。中共中央、國務院高度關注和支援首都的健康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2015年,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了《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2017年,又以中共中央、國務院名義批復北京城市總體規劃。那麼,新時代的首都北京將如何發展?又將如何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真正成為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近年來,民革北京市委會在這一問題上孜孜以求地探索著,求解著……
紮實調研 把準首都發展“積病”
2017年的一天,已過晚飯時間,可民革北京市委會會議室裏依然氣氛熱烈。大家一邊吃著盒飯,一邊為了一句話、一個詞的用法熱烈討論。民革黨員、“在疏解非首都功能背景下,實現減量發展的對策措施”調研組成員周然清楚記得,這一天,民革北京市委會副主委褚玉梅再次召集調研組成員,精心打磨“在疏解非首都功能背景下,實現減量發展的對策措施”這篇調研報告。而對周然來説,這樣高強度的會議,自參加調研以來,已開了不下七八次。
對首都北京而言,疏解非首都功能、減量發展是個基本選項。數據統計顯示,2017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2170.7萬人,比上年末減少2.2萬人,下降0.1%。這是自2000年以來北京常住人口首次出現負增長。北京人口發展變動的趨勢,折射出一個不爭的事實:在疏解非首都功能背景下,包括人口控制在內的減量發展,正在加速。
“究竟什麼樣的城市才叫首都?”“減量發展,到底減什麼?怎麼減?”近年來,民革北京市委會一直在這一問題上做著探索。
2017年,民革北京市委會成立了以主委王紅為組長、民革市委會領導、高校專家學者、發改委等政府部門中的民革黨員為主要成員的專題調研組,就促進實現北京減量發展開展調研,並確立了人員組成科學化、調研提綱廣泛化、調研過程務實化、調研成果多元化的調研原則,深度、精準把脈首都發展“積病”。
在開展調查研究的過程中,民革北京市委會力求做到“過程要清,問題要準,溝通要實”。調研組先後與財政部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市發展改革委、市經信委、昌平區、門頭溝區等研究機構、職能部門和區縣聯繫溝通,通過座談交流、實地走訪等多種形式,深入了解當前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實現減量發展過程中取得的成績、面臨的問題。
在縱向調研的同時,民革北京市委會還派出另一組專家,深入研究英國、日本、澳大利亞、美國、南韓等其他國家首都的發展脈絡,以期通過國際比較,揚長避短,作出科學預判。
“從國際上來看,‘大城市病’是世界上跨越中等收入國家進程中的大城市所具有的普遍現象,各國採取的應對措施不一。”談及首都北京的發展,褚玉梅認為,北京的“大城市病”正是我國社會仍處於初級發展階段、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矛盾的真實寫照。
調研越深入,發現的問題就越多、就更需要理出一條清晰、極具操作性的建議思路。採訪中,周然還拿出了厚厚一沓民革北京市委會為助推首都發展所做的各類資料,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修改標注。
“不能只是唱讚歌,要把可能出現的問題做好全面的預判。”周然説。為此,民革北京市委會多次召開座談會,一個問題一個問題排查,一條建議一條建議斟酌,力求將所有問題一竿子插到底,做實做透。
例如,在海淀摸底調研時,民革北京市委會選取了海澱區服務業中貢獻最大的金融資訊服務業、IT以及網際網路資訊服務業、教育及科研資訊服務業中的50家産值3億元以上的公司為樣本。通過現場訪談、數據收集、問卷調研等方式,完成數據資料整理及分類。調研組發現,這三大行業都是勞動密集型産業,且僱員中近75%是高職專科、高中、初中生。
“減量,必然涉及到減少勞動力人口及較少地區生産總值規模,這倒逼我們要思考培育新的增長點問題。”周然説,減量的目的是促進高品質的發展,推進減量發展的路徑一定要有新思維。一方面,要客觀評估並正確處理好疏解對地區生産總值增幅下降的影響問題。另一方面,可以發揮首都科技創新優勢,在疏解中調整中優化勞動力結構,以人工智慧技術彌補勞動力不足,細耕優勢産業,提升科技轉化為現實生産力的能力。
健全機制 護航調查研究
調研組成員的科學合理搭配,是確保調研成果準確、全面的前提之一。據介紹,“在疏解非首都功能背景下,實現減量發展的對策措施”調研組成員組成時,就是遵循這一原則,從早已建立起來的民革黨員數據庫中嚴格篩選出來的,成員分佈在民革北京市委會、高校專家、有關政府部門等多個領域。
機制建設是參政議政能力提升的有力抓手,也直接影響著參政議政成效的體現。深諳這一道理的民革北京市委會,近年來不斷健全機制建設、加大人才培養力度,有力地推動了民革北京市委會參政議政工作的發展。
除積極搭建人才數據庫,吸引具備一定專業素質且參政議政熱情較高的黨員參與參政議政工作外,民革北京市委會還在調研研究課題確立方面下大氣力,力求選題“圍繞中心 服務大局”“既接天線 又接地氣”。
“在選題確立方面,我們注重發揮民革組織的群體作用。選題意向經過歸納和整理後,提煉出本年度調研選題參考目錄,再提交常務會議、主委會議進行審議,最終選定年度重點調研課題。”褚玉梅介紹説。“選定的年度重點調研課題還要向各基層組織和黨員進行通報,聽取進一步完善選題的意見,發揮集體的力量,使參政議政工作轉變成所有民革黨員共同的重點工作,也有利於吸引更多有專業特長的黨員參與到調研工作中來。”褚玉梅告訴記者,“在疏解非首都功能背景下,實現減量發展的對策措施”的年度調研課題便是經過這樣的層層“考驗”後脫穎而出的。
在調研報告轉化階段,民革北京市委會要求做到“公開評選,推出精品,跟蹤落實”。為了確保提案品質,市委會還建立了參政議政成果遴選機制。每年調研成果完成後,各專委會要將調研報告提交常委會審閱、評議、打分,評選出重點調研報告並提出進一步修改和完善的意見。修改完畢後還要進一步提交主委會,最終決定成果轉化的方式和渠道。
經過參政議政成果遴選,“在疏解非首都功能背景下,實現減量發展的對策措施”調研課題相繼被轉化為民革北京市委會2017年主委調研報告,並作為民革北京市委會在政協北京市第十三屆一次會議上的大會發言公開發佈,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圍繞中心 讓首都美好未來可期
翻開民革北京市委會近年來的調研成果,記者發現,其中很大一部分都與促進京津冀協調發展、構建首度美好未來主題有關。
新時代要肩負起全面決勝小康社會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國的戰略任務,必須正確處理好疏解非首都功能與城市健康發展之間的關係。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後,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堅決貫徹執行中央戰略部署,制定實施了《關於貫徹《〈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的意見》,梳理了2015年至2017年工作要點和各年度重點項目,把疏解非首都功能作為北京城市規劃建設的牛鼻子,推動了一系列重大舉措。
近年來,民革北京市委會與中共北京市委、政府同頻共振,圍繞北京市這一中心工作,組織各專委會、課題組開展調研活動,完成了包括《在疏解非首都功能背景下,實現減量發展的對策措施》在內的30余篇調研報告,並在《中國共産黨北京市第十二次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徵求意見稿)》及《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徵求意見稿)》等徵求意見座談會及市政協議政會上,提出了“發揮北京科技、教育、醫療等優勢支援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建立健全京津冀水污染聯防聯控機制”“綜合施策,打造靜態交通治理新格局”等涉及北京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的建議,為首度美好未來的構建作出了積極貢獻。
“參政議政要堅持圍繞中心、突出重點,讓民主黨派參政議政工作踏在中共黨委政府決策的思路上,踏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節奏上。”褚玉梅告訴記者:“民主黨派調查研究工作決不能只是蜻蜓點水、泛泛而談,要真正沉下心去認真開展,使發現的每個問題直擊發展“痛點”,提出的每條建議都能經得起實踐的檢驗。”
以《在疏解非首都功能背景下,實現減量發展的對策措施》這份調研報告為例,在這份近6000字的主委調研報告中,民革北京市委會提出了三大類11條具體建議,而每條建議後面,都給出了操作性很強的實施建議,確保每條建議真正“落地”轉化。
《世界自然資源保護大綱》中説,“地球不是我們從祖先那裏繼承下來的,而是我們從子孫那裏借來的。”未來的北京是什麼樣兒?民革北京市委會正在積極發揮自身優勢,通過實際行動,促進一個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一步一步向我們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