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鄉村振興江西模式

發佈時間: 2018-08-22 09:34:07 | 來源: 光華時報 | 作者: 張明林 | 責任編輯: 張正朋

江西是一個農業大省,也是一個生態大省。如何將“生態優勢轉化成經濟優勢”,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探索出具有江西特色的鄉村振興模式和發展道路,是我們當前面臨的重要問題。

要向“改革”要動能,儘快出臺江西鄉村振興規劃

向改革要“動能”要“發展”,是推動我國鄉村振興發展的重要路徑。當前,我國鄉村振興發展中涌現了許多“明星村”“改革村”,比如成都出現戰旗村、農科村、青杠樹村,在浙江湖州出現高堂村、魯家村、余村等,在山東煙臺出現大量“民俗”村等。這些鄉村正通過穩步推進承包地“三權分置”、農村集體資産股份化、農村建設用地入市、農民住房産權抵押試點等改革,以改革謀得“新動能”。然而,我省在大力破除城鄉要素流動壁壘,推進農業集體建設用地入市改革方面準備不足,推進改革速度還比較慢,也非常缺乏鄉村振興中“明星村”“先鋒村”。

2018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我省要儘快落實鄉村振興工作主體責任單位,對我省農村農業經濟問題進行調研,根據不同鄉村資源稟賦、産業基礎、區位優勢等,形成一個全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體系,並統籌開展鄉村振興試點示範。

探索一二三産業融合模式,分類推進我省鄉村振興戰略

將農業生産與休閒旅遊結合起來,推動一二三産融合,是將“生態優勢”轉化成“經濟優勢”的重要路徑。由於我省是水稻主要産區之一,城市郊區可以考慮構建“稻田+”一二三産業融合模式,形成“有機稻-鱉+休閒”或“有機稻-龍蝦”+休閒等模式,也可以依託當地特色環境、農業條件,打造各式各樣的“共用農莊”。但許多交通比較落後的山區,就不適合搞農業休閒旅遊。我認為,發展綠色食品,實施品質興農戰略是重要選擇。比如,贛南除了發展臍橙之外,還可以利用拋荒土地發展草業經濟,發展“草-有機牛”型經濟或“草-有機鵝”型經濟。贛南山坳能否發展“澳洲龍蝦”養殖?我省大量的水稻田冬閒田,也可以嘗試發展“秸稈+有機菌菇”模式。實際上,上述這些模式在我省産業扶貧中已經有了一定的實踐基礎,要及時總結經驗,為探索我鄉村産業振興模式提供思路。

將黨組織建在産業鏈上,推進集體經濟全面發展

農地土地確權登記已經完成後,接下來要開展“農村集體資産股份改革”。如何創新集體經濟組織經營方式,發展和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是基層黨組織面臨的重要任務。因此,村級黨組織不僅要有政治能力,更要有突出的經濟管理能力。

當前,我們面臨最大問題,是鄉村黨組織缺“經濟能人”。因此,要不拘一格吸納農村經濟“能人”加入黨組織,將“黨小組”建在産業鏈上,帶動農民致富。一方面,要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引導他們加入中國共産黨,改善農村黨支部成員結構;另一方面,建立“新鄉賢”組織,尋找一些懂經濟管理或創業型“鄉賢”,鼓勵他們回鄉創業並加入基層黨組織,鼓勵他們參與村支書選舉。最後,還要引導優秀返鄉創業大學生和返鄉青年積極加入黨組織,鼓勵他們參與集體經濟管理。

大力促進鄉村文明建設,開展移風易俗行動

當前,我省鄉村文化被忽視、被破壞的情況相當嚴重。一些地方鄉村傳統生活形態、社會關係日趨淡泊,鄉村文化日漸荒蕪。同時,厚葬薄養、鋪張攀比、紅白喜事大操大辦等不良風氣蔓延。振興鄉村,必須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堅持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腦袋”,要弘揚農村優良傳統禮俗,倡導勤勞致富、誠信重禮、文明節儉,傳承發展提升農村優秀傳統文化。

此外,鄉村文明建設要吸納現代文明營養元素,拋棄傳統風俗中“糟粕”,堅定地開展移風易俗行動。比如,要大力推進農村綠色殯葬,完善農村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設,對農村文化市場“掃黃打非”,堅決制止非法宗教活動,堅決抵制農村封建迷信活動等。 (作者係省政協委員,江西師範大學商學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