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陵市政協獻智出力推動農業轉型

發佈時間: 2018-08-13 09:07:23 | 來源: 聯合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王靜

在樂陵市萬家食品有限公司加工車間,一顆顆核小肉厚的金絲小棗,經過清洗、分揀,進入榨汁、切片、烘乾生産線,被加工成棗絲、棗片、水晶棗等30多種産品,並在幾小時後就裝上了發往上海家樂福超市的貨車。

“我們是家樂福超市的主要小棗供貨商,每年有5000噸棗製品擺進家樂福設在中國25個城市的109家超市。”萬家公司經理田志強介紹説。而這正是該市政協為樂陵特色農業發展獻智出力,扶持農産品轉型的結果。

樂陵市是傳統農業大市,素有“小棗之鄉”美稱。但多年來,該市農産品生産以粗加工為主,産品附加值不高。這種粗加工方式既不能有效利用資源,農民收入也較低,如何發揮優勢,幫助農民在農産品産業發展上尋找著力點,提升樂陵農産品附加值成為樂陵市政協關注的問題。今年年初,樂陵市政協組織委員對特色農業産業發展進行調研視察,就如何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優勢,開發具有地方特色農産品出謀劃策並形成《關於加快我市現代農業發展,提升農産品附加值的建議》調研報告,建議政府依託良好的農業立地條件和特色産業優勢,深入挖掘樂陵市農産品的核心價值和競爭優勢,以打造農産品整體品牌形象為引領,積極推進農産品精深加工,提高綠色食品、保健食品等高附加值産品。

政協建議得到樂陵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批示,要求相關部門切實予以研究落實。該市出臺了《農業標準化工作規劃》,成立特色農業標準化專業委員會,完善了6個特色農産品標準體系,制定具有區域特色的農業規範標準30個,設立各級示範基地28個。投資1100萬元,構建完善覆蓋全市所有17個鄉鎮街道的農産品品質監測體系和農産品品質追溯體系,並建成監管中心大廳,將電子網路傳輸、大數據雲平臺計算等融入整個監管體系,在19個大型農産品基地建立檢測室,每一份基地生産的産品都有自己的檢驗合格證,實現市—鄉—基地三級農産品品質安全檢測網路的縱向聯網,達到農産品品質安全監管的動態、無縫對接。同時,積極推進光纖寬頻進村入戶,完善通信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擴大貧困村網際網路覆蓋範圍。依託淘寶網、京東等平臺,建立鄉村兩級電子商務服務站點;鼓勵引導貧困群眾積極參與到農村電商發展當中,建立“品牌推廣+網上銷售+實店體驗”的發展模式,打通農村物流“最後一公里”,實現“農産品進城、工業品下鄉”的雙向流通。此外,編制完成《樂陵市棗鄉風情帶旅遊總體規劃》,依託黃河及沿線眾多旅遊資源,結合農業特色産業優勢,舉行“小棗採摘節”、“桑葚採摘節”等節慶活動,引導發展“農家樂”、“採摘園”等一批生態觀光産業,全力打造全域旅遊發展新亮點。

截至目前,該市共培植中國馳名商標6個、山東省著名商標12個、中國名牌産品1個、山東名牌産品6個,産品遠銷歐美、日韓等10多個國家地區。樂陵金絲小棗成功獲批國家地理標誌登記保護認證。“樂陵棗林複合系統”成功入選第三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産”名錄,成為樂陵市的又一張靚麗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