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聯播報道的令人震撼的“全球治沙樣本” 也有政協人的功勞

發佈時間: 2018-08-09 09:56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秦金月 | 責任編輯: 秦金月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怎樣才能實實在在地做到這一點?有一片沙漠給了我們答案。

中國網政協頻道(《議庫》APP平臺)小編注意到,這兩天上了新聞聯播還被各大媒體頻繁報道的庫布其沙漠,因其成功的治沙模式,不僅生動闡釋了什麼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還被聯合國稱為“全球治沙樣本”。

庫布其沙漠防沙護河鎖邊林工程

全球荒漠化治理的“中國方案”

8月6日,新聞聯播報道了這樣一則消息:曾經被稱為“死亡之海”的庫布其沙漠,幾乎寸草不生、動物絕跡。不到20年的時間內,在治沙人的努力下,庫布其沙漠森林覆蓋率、植被覆蓋率已分別由2002年的0.8%、16.2%,大幅提升到2016年的15.7%、53%,每年阻止上億噸黃沙流入黃河。如今這裡已經被聯合國稱為“全球治沙樣本”。

對於曾經的庫布其沙漠而言,“懸在首都北京上空的一盆沙”並非浪得虛名。多年前京津冀三地的沙塵暴天氣直到現在都讓很多人心有餘悸。

地處內蒙古鄂爾多斯的庫布其沙漠,是我國第七大沙漠,總面積1.86萬多平方公里,直跨鄂爾多斯市杭錦、達拉特、準格爾三旗,也是距離北京最近的沙漠,直線只有800公里。治理前,是京津冀地區三大風沙源之一。30年前赤地千里的庫布其,森林覆蓋率只有不到1%,幾乎寸草不生、動物絕跡。

沙進人退,想在沙漠裏活下去,除了治沙,別無選擇。

庫布其人用30年的時間,俯身沙海,自己試驗、自己證明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庫布其治沙模式——“黨委政府政策性主導、企業産業化經營、農牧民市場化參與、科技持續化創新”。

截至目前,庫布其被治理總面積達到6460平方公里,超過沙漠總面積的三分之一。“沙進人退”的歷史從此終結,這裡成為世界上唯一被整體治理的沙漠。

此外,黃河從庫布其沙漠邊擦身而過,這裡也成為歷史上泥沙俱下入黃河的重災區。在未治理之前,庫布其沙漠每年流入黃河的泥沙量有1.6億噸之多。

用1989年和2016年庫布其發生的兩次大山洪作比較。

經過30年的治理,如今的庫布其沙漠,滄海變桑田,開始逆轉自然界2000年的輪迴。森林覆蓋率從2002年的0.8%提高到2016年的15.7%,植被覆蓋度從2002年的16.2%提高到2016年的53%。生物多樣性得到恢復,曾經絕跡的野生動物增加到500多種。

從“一盆沙”成為“一盆景”,庫布其的治沙模式舉世矚目。

2017年9月6日,主題為“攜手防治荒漠、共謀人類福祉”的《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在鄂爾多斯市召開。會議達成《鄂爾多斯宣言》,庫布其作為中國防沙治沙的成功實踐被寫入190多個國家代表共同起草的聯合國宣言,成為全球防治荒漠化典範。

土地荒漠化已經成為地球的頑疾。特別是“一帶一路”建設涉及的65個國家中,超過60個正遭受著荒漠化、土地退化和乾旱的危害。2017年9月10日,“一帶一路”防治荒漠化合作機制正式啟動。這也意味著,“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將攜起手來,共同化解挑戰和困境,共用荒漠化防治經驗,構建生態安全共同體。基於此,“庫布其沙漠治理模式”成為可借鑒、可複製、可推廣的防治荒漠化模式,並獲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成為中國走向世界的一張“綠色名片”。

庫布其國家沙漠公園一景

“全球樣本”離不開政協人的推動

談到庫布其的治沙模式,中國網政協頻道(《議庫》APP平臺)小編就不能不提起那些為治沙奔走呼號、付出艱辛努力的政協人。

2016年3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的民建、工商聯委員,並參加聯組會。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億利資源集團董事長、庫布其治沙帶頭人王文彪向習近平總書記展示了庫布其沙漠2000年和2015年的生態變遷圖片。習近平總書記頻頻點頭,表示要持續關注和支援治沙扶貧事業。

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億利資源集團董事長、庫布其治沙帶頭人王文彪

王文彪曾擔任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十年間,他撰寫提案、參與調研,積極推動著庫布其乃至烏蘭布和、騰格裏、塔克拉瑪幹沙漠的生態治理,向全國更向全世界推介出綠富同興的庫布其模式。

他帶領的億利資源集團,在內蒙古杭錦旗境內的庫布其沙漠堅持治沙30年。30年來,億利公益性投資33億元,産業性投資380億元,政府投資7900萬元。

不僅“綠水青山”有了回報,“金山銀山”也有了回報。億利在生態改善的基礎上,形成了“1+6”立體迴圈生態産業體系———綠化了一座沙漠,培育了生態修復、生態農牧業、生態健康、生態旅遊、生態光伏、生態工業六大産業。現在億利每年沙産業銷售收入超過100億元,主要來自醫藥、旅遊、光伏、工業、肥料、飼料等,利潤約8%至10%。帶動沙區10多萬農牧戶脫貧,特別是十八大以來,直接脫貧3.6萬人。

而今年75歲的杭錦旗政協原副主席白富華,親眼見證了“穿沙公路”的建成。

內蒙古杭錦旗,庫布其沙漠橫亙東西,全旗超過50%的面積被沙漠覆蓋。白富華擔任杭錦旗交通局局長時,修建了“穿沙公路”。這條全長115公里的黑色油路,從杭錦旗錫尼鎮出發,猶如一把利劍,徑直插入庫布其沙漠腹地,將沙漠攔腰斬斷。由此,杭錦旗打通了第一條縱貫沙漠南北的柏油公路,打開了通向全國乃至世界的“黃金通道”。從公路兩側建起的5萬畝護路林帶開始,拉開了大規模治沙的帷幕。許多農牧民第一次走出沙漠,見到了城市,甚至第一次吃上了豆腐。

在其他沙漠環繞的地方,也不乏這樣感動人心的事跡。

內蒙古阿拉善盟政協原主席蘇和從2004年開始,到額濟納旗沙漠中安家,開始了漫長的治沙路。至今,已成功搶救天然梭梭林3000畝,人工種植梭梭6萬多棵,在漫漫沙海中造出一片小綠洲。

北京市政協委員廖理純則從企業家變身“鍬王”,用種樹治沙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2011年至今,每年的4月下旬到11月中旬,廖理純都會帶領志願者們到他在內蒙古高原上的3塊綠化基地植樹。截至2017年底,已有286批次志願者,共1萬多人次參加了活動。

作為北京市政協委員,廖理純多次提交的提案也與種樹有關,持續為生態文明建設發聲:2016年,提交了《北京加強山地造林,吸收霧霾中的PM2.5》的提案,建議測算北京可種植山地的面積,大力發展山區造林。2017年,提交了《用四季常青的樹種替代冬天落葉樹種》的提案。”今年北京市政協全會上,則呼籲在風道建設中儘量減少對樹木的破壞,建議“再次論證樹木是否會影響北京空氣的流通,如果一定要建設風道,也請將風道中的樹木進行合理移栽”。

在甘肅莽莽的荒漠戈壁之間,還長年奔走著一位研究敦煌戈壁荒漠的專家,他就是甘肅省政協常委、中國科學院蘭州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風沙物理室主任屈建軍

2015年,時任敦煌戈壁荒漠研究站站長的屈建軍在接受中國網政協頻道(《議庫》APP平臺)記者採訪時,表達自己治沙的決心:“如果我不能治沙,我把頭給你”。

月牙泉,乾旱沙漠中的一口清泉,是鳴沙山裏的一片黃金綠洲,與鳴沙山構成敦煌市重要的旅遊景點。幾年前,若不是屈建軍團隊的監測保護,月牙泉很有可能被沙山淹沒。

敦煌戈壁荒漠研究站建立了月牙泉沙山動態變化監測場。“我們監測發現,受西北風和南風的影響,沙山15年移動了60米,200米高的沙山如果繼續移動,就會把月牙泉埋掉,再也挖不出來了。”屈建軍思考,如果用東風來“對抗”西北風,就有可能避免月牙泉被埋的情況發生。“我認為月牙泉旁邊的房子和一片樹林阻礙了東風,打算砍掉這片樹林。”果然,砍掉樹林後,風速增大了,形成對抗力,阻擋了吹來的沙山。“六年前被埋掉的柱子被吹出來了,這個工作我們做成功了。”

中國的治沙人從未停止努力,政協人對荒漠化治理從未停止關注。庫布其治沙模式的成功,不僅為中國,更為全世界治理荒漠化帶來了信心和決心。

資料來源:中國網、央視新聞、人民日報、人民政協報、中國青年網、

轉載請註明出處:中國網政協頻道(《議庫》APP平臺)


推薦閱讀:

雙胞胎姐妹溺亡 暑期安全教育説再多也不為過!

買百平米房只得70平,迷之公攤面積如何破解?

24位全國政協副主席1個月走遍31省區市,這大事你得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