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鄉村“宅男”

發佈時間: 2018-07-23 10:48:01 | 來源: 中國青年報 | 作者: 佚名 | 責任編輯: 張正朋

共青論壇

正視鄉村“宅男”

一個月之前,某地學生遭遇90後兇手惡性襲擊,導致19名學生受傷,其中9名學生死亡。讓人不解的是,兇手究竟有多少仇多少怨?近日,有媒體披露案發細節,兇手曾在這所學校就讀,上學時就有被同學欺負的經歷,甚至因此心理也出現了問題。就連與兇手最親密的父母,也沒有想到,兒子在中學時心里落下的病根,卻埋下了仇恨的種子,結下罪惡之果。

從事件的結果上來看,年輕的兇手罪大惡極,對他如何譴責都不過分。可是換個角度來説,這名年輕兇手也是受害者。驚天大案結束了,與大多數的悲劇一樣,時間會逐漸沖淡大眾的記憶,不過,反思比憤怒更重要,事件留給社會的思考才剛開始。

梳理今年以來的幾起惡性案件,背後不乏有年輕兇手的身影。春節期間,某地一名35歲兇手殺害3名村民。兇手平時表現內向,喜歡自己待在家裏,不願意出門。在前段時間的空姐遇害案中,年輕的兇手也是疑似有精神問題,動不動就打罵家人。

如果給他們畫一張像:生活在底層貧困家庭中的“宅男”,長期處於失業和半失業之間,在維持生計的邊緣掙扎。他們長期被別人看不起,還要面對各種欺負,生活在悲情氛圍之中,讓他們極度敏感,甚至心理有創傷,把自己封閉起來,家庭也沒有能力解決他們內心的問題。偶然的一件事情,就會讓他們瞬間裂變,在沉默中爆發。

從這個角度來看,他們也是不折不扣的年輕弱勢群體。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社會組織的迅速發展,弱勢群體得到了更多的關注和幫助。共青團組織就關注到五類重點青少年群體:閒散青少年、有不良行為或嚴重不良行為的青少年、流浪乞討青少年、服刑在教人員未成年子女、農村留守兒童。不可否認的是,群團組織和社會組織的工作,大大改善了底層青少年的境遇,提高了社會的文明水準。

然而,最新的社會發展態勢又表明,對於生活在社會邊緣的“宅男”,社會整體對他們的關注還不夠,特別是長期對鄉村“宅男”缺乏有效的社會支援,最多只能覆蓋到他們的生存問題,更高層面的公共服務供給實在太稀薄,甚至存在關注空白。

的確,社會關注到每一個個體,需要的成本太高,任何一個社會都沒有辦法百分之一百覆蓋類似問題,發達國家也常常會出現極端的個案。反觀我國的鄉村青年,他們直面就業問題、高價彩禮、育兒等社會壓力,而自身的社會化程度又太低,個體很難融入社會,依靠自身力量,難以走出困境。因此,他們越躲避壓力,越被周圍的人看不起,然後他們再逃避……形成了一個惡性迴圈。

社會應該有基本的共識:鄉村“宅男”面對著精神與物質的雙重貧困,但精神無助比物質貧困更危險,社會的冷漠比他們的困難更可怕。説一句通俗的話,當他們絕望時,有熱心人站出來拉一把,可能結果就不一樣。

同樣是“問題青年”,鄉村的“宅男”比城市“宅男”更無助。對於鄉村“宅男”從善到惡的變化,如果我們只從社會從道德層面指責他們,顯然過於蒼白無力。到了該正視鄉村“宅男”的時候了!群團組織和社會組織是否能把這樣的“宅男”納入到工作之中,當一件正經事來做,對弱勢群體的幫扶更加精準“滴灌”,提高社會治理水準,這是社會文明和良心的體現,可謂功德無量。

章正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