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國實體經濟高質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以問題為導向多方建言

發佈時間: 2018-07-15 17:05:46 | 來源: 中國新聞社 | 作者: 邢利宇 | 責任編輯: 和海佳

中新社北京7月10日電 (記者 邢利宇) 全國政協“發展實體經濟,提高供給體系品質”專題協商會10日在北京舉行。與會政協委員圍繞主題,就助推中國實體經濟高質發展,從多方面建言獻策。

據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主任尚福林介紹,為開好此次專題協商會,經濟委員會和全國工商聯組成調研組,深入山東、江蘇、重慶開展實地調研。調研發現,目前存在的問題有:適應實體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思想觀念尚未全面形成、相關制度體系仍不健全,相關法律法規、政策體系亟需完善,相關人才支撐不足以及相關體制機制改革仍然滯後。

對此,尚福林説,委員們提出的相關建議有:加快財稅、金融、科研製度改革,推動企業真正成為創新主體。完善智慧財産權服務體系,加大智慧財産權保護執法力度,嚴厲打擊假冒偽劣和侵權行為,提高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收益分享比例,培育中國品牌。加快電子商務、網際網路金融、共用經濟、對外投資等新經濟領域的法律供給等。

“國家要讓先進技術成果用在實體經濟上,但總是落不了地,達不到目的。”全國政協委員、研祥高科技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陳志列認為,現階段,中國科技創新的重點在於怎樣把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産力、把技術和發明創造轉化為GDP、稅收和高端就業。

他表示,這方面深圳科技創新驅動發展的獨特模式可以作為借鑒。作為中國科技創新發展的典範,深圳有一個獨特的“六個90%”現象,即:90%的創新企業是本土企業,90%的研發機構創建在企業,90%的研發人員在企業,90%的科研經費投入來源於企業,90%的專利申請來自於企業,90%以上的重大科研項目、發明專利來源於龍頭企業。

因此,陳志列建議,國家財政鼓勵的應用型科技創新和産業化科研項目的經費投向,應該向高科技領軍企業傾斜;國家科技鼓勵的評審上,多向民營高科技領軍企業傾斜。“我們的目標是將技術創新成果轉化成世界領先的産品”,他説,為了達到這個目標,由企業來承擔“六個90%”,任重而道遠。

“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品質發展的重要驅動力是創新,而創新最關鍵的要素是創新型人才。”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錢穎一強調。他就提高大學培養創新型人才的能力提出改革建議,如增加學生跨學科、跨領域的知識;更加注重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能力,以及“全社會都要克服急功近利的短期功利主義,在價值取向上要有更高的追求”。

此外,全國政協委員王建沂、肖鋼、劉強東以及全國政協常委李稻葵等,分別從加大境外産業園區建設、深化新三板市場改革助推科技創新企業發展、發展現代供應鏈、推動低效企業快速退出等方面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