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鐘裏,政協正在提高供給品質

發佈時間: 2018-07-15 16:30:05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廉維亮 | 責任編輯: 和海佳

7月10日舉行的全國政協“發展實體經濟,提高供給體系品質”專題協商會,談的是供給品質的問題,既是一次為實體經濟提振士氣獻計獻策的參政議政活動,也是一次提升政協參政議政産品供給品質的演練。

如果把參政議政的建言作為政協專許生産的産品,與會的政協委員就是這些智力産品的生産者,前來聽取意見的黨和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就是前來採購的消費者。協商民主供給側和需求側在同一個政協平臺上實現交接,需要生産者既能掌握需求側的實際需求,又能通過採購(調查)、加工(研究)、包裝(形成觀點)和行銷(發言)的全過程品質提升,為需求者提供優質參政議政産品。

十三屆全國政協以來的近四個月時間,提高參政議政産品供給品質是改進政協工作的重要方向。本次座談會上,政協委員的發言品質有了很大提高,言之有物、觀點明確、語言鮮活,既體現出很高的調查研究能力和參政議政水準,又把凝集智慧的觀點看法、所聯繫界別群體的呼聲訴求,直接傳遞給了供給側一方。

預定發言的每位委員有8分鐘時間,每個人都能講得既充分深入、又言簡意賅。用足用好8分鐘,成為委員準備發言的原則,這需要背後進行大量的調查研究和文字案頭工作。念稿子,8分鐘一會兒就能過去;脫稿講觀點,8分鐘就需要有大量的事例支撐、數據説話,需要發言人心裏有數、言之有度。

不禁想起了當年的一部影片《十分鐘,年華老去》,片中邀請了15位世界大師級導演,不管“腕兒”多大,每人只給十分鐘的時間,而恰恰是這樣的“限時主義”作品,展示出了當代世界電影的最高藝術水準,精彩絕倫。

8分鐘裏談什麼,只能談大實話、有根據的話。沒有調查研究的基礎,一定談不出實際存在的問題;只是羅列問題不加以分析也必然撐不起8分鐘時間,論證半天不如舉上一兩個有代表性的例子。

8分鐘裏還得講“普通話”,不是口音和語調,而是讓外行人聽得懂的內行話,既要讓聽會的各行各業的委員聽懂,又能讓部委的同志們聽清楚你講的什麼問題,提了什麼樣的建議,這需要深厚的語言內功。

8分鐘裏,得講説了有用的話。不能只講這個不行、那個不行,這不對、那不對,還得具體説説你看怎麼行、怎麼對、怎麼改、怎麼幹。參政議政不是指手畫腳,而是出謀劃策,共同為改進具體工作獻計出力。

政協求的是“説得對”,但不見得説得全對。站得角度立場不同,看法自然“遠看成嶺側成峰”。講錯了,需求方也可以批評,供給側也得聽得進去。

每人8分鐘,也不是教條,座談會上,主持人還是適當地施用自由裁量權,給了精彩的發言或者回應一些“補時”時間,為的是讓委員發言講清楚、部委回應能充分。

每人8分鐘,精彩大不同。這場協商座談會從上午9點一直開到下午6點,與會者坐得住、聽得進,需求側或微點下頜、或會心一笑、或眉頭一緊、或提筆記錄,側面觀察,就説明政協參政議政品質的供給側改革還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