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虛胖浮腫脂肪肝” 提高實體經濟供給品質

發佈時間: 2018-07-15 16:22:13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廉維亮 | 責任編輯: 和海佳

“經濟也是一個有活力的生命體,必須有良好的新陳代謝才能保持健康狀態,遲遲不能退出的低效企業,就像死去的細胞,不及時排除體內,必然出現‘虛胖、浮腫、脂肪肝’,宏觀經濟的發展品質必然受到影響。”10日舉行的全國政協“發展實體經濟,提高供給體系品質”專題協商會上,全國政協常委、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李稻葵從經濟學家轉型“名醫”,為加速低效企業退出、提高供給品質“把脈開方”。

“當前,中國實體經濟中低效企業數量多,涉及的債務水準高,退出的進度非常緩慢。”李稻葵綜合了多方調研與研究成果,認為目前工業領域中應該退出的企業佔總數的5%—10%,對應的債務水準大約在6萬億元左右。根據國資委的統計,2016年中央企業需要專項處置和治理的企業有2041戶,而2017年被申請破産重整的國有企業債務人總共才有265個。“即便只計算央企,這個比重也僅為12.9%,剩下的87%的‘僵屍企業’如同壞死細胞一樣存在於國民經濟機體當中,嚴重拉低了供給體系整體品質。”

低效企業存量減少緩慢,增量又在集聚,對於經濟健康的不良影響越來越大。李稻葵分析,儘管目前不良貸款的處置有所加快,但新增不良貸款的積累速度卻在加快,兩者相抵,2017年不良貸款餘額反而增加近500億元。“按當前的處置速度,即便不考慮新增,清理6萬億的工業企業的存量低效資産,也至少需要8年的時間。”

8年時間,足以使急性病症拖延成慢性病患。李稻葵的眉頭寫出了焦急,他仔細分析了低效企業退出慢的三大危害———一是低品質企業不退出,好資金流向壞企業、壞項目,進而推高了新企業、好企業的融資成本。“當前6萬億低效資産不處置,每年將會佔用近2萬億貸款規模,大約佔銀行貸款規模的20%”;二是低效企業技術差、産品品質低下,更願意打價格戰,靠低價維持生存,拖累了好企業的業績,擾亂了市場秩序;三是導致土地、勞動力等生産要素被佔用,降低了整個國民經濟的生産率。

“與招商引資‘敲鑼打鼓’相比,處置清退‘僵屍企業’是‘臟活累活’,地方政府積極性不高、有畏難情緒;商業銀行同樣不願意面對歷史決策失誤,相關人員擔心被追責;參與互保的企業也不願意看到低效企業被重組,擔心自身信用受損。”“望聞問切”之後,找出病因是關鍵。李稻葵在發言中直截了當點出了患上經濟“脂肪肝”的致病原因。

“一旦抓住不良資産處置這個牛鼻子,中國經濟新陳代謝加快,實體經濟供給側‘虛胖、浮腫、脂肪肝’的問題會得到有效解決,供給品質將上一個臺階,中國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將會更加牢固。”李稻葵説。

“病症”一旦認清,“藥方”隨即開出。“建議在中央層面成立企業退出基金,專門用於安置企業退出過程中職工的工資、福利、安置,撬動6萬多億的不良資産的重組。”李稻葵首先開出的是一劑“藥引子”,期望通過基金的撬動效應,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鼓勵地方政府加速推動低效企業退出。

同時,李稻葵還開出了另外三味良藥———一是建議銀保監會直接對銀行處理不良貸款的量進行考核,靈活處理歷史貸款考核;二是打破企業間的互保“怪圈”,消除不良貸款歷史上的互保條約,打掉資産重組的攔路虎;三是典型示範,由銀保監、法院、地方政府協同商業銀行,認真處置並總結若干成功案例,在全國範圍內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