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無黨派人士界委員“推進鄉村綠色發展情況”考察團系列報道

發佈時間: 2018-06-13 10:37 | 來源: 人民政協網 | 作者: 廉維亮 | 責任編輯: 秦金月

三國名將周瑜23歲時,任春谷長,轄繁昌、南陵二縣。5月底,全國政協無黨派人士界委員“推進鄉村綠色發展情況”考察團所到的蕪湖市繁昌縣,正是當年周郎駐兵之地。

青山依舊,塘水見證千古滄桑。如今,繁昌平鋪鎮的岱湖灘邊,周郎雄姿英發的石像,面對著的是千畝漁光互補示範基地———水面之上,1300余畝的光伏發電玻璃面板,猶如當年的鬥艦樓船;水面下,青苗渴飲、魚蝦暢遊。

“漁光互補”、“稻蝦連作”。新穎的發展模式,讓前來考察“鄉村綠色發展”的政協委員們興趣盎然,高規格的考察團,也讓負責講解的解説員精神振奮———

“我們流轉了附近兩個村的1240余畝土地,按照水稻種植和小龍蝦養殖的要求重新規劃,目前共有157塊稻田蝦塘。”

“這一排排光伏玻璃面板是225WP多晶硅電池組件,採用升壓110KV並網發電,年均發電量可達到7000萬千瓦時,發電年收入約7000萬元。”

“我們種植的水稻已經獲得有機認證,每畝純收益4427元。”

“光伏面板下,水體的溫度較低,且日照、通風條件良好,非常適合養殖小龍蝦和部分魚類。由於實行生態種養,少施化肥、不打農藥,每畝水産品都可自然收穫。去年,我們這裡畝産小龍蝦150公斤,水稻512公斤,泥鰍5公斤,黃鱔2.5公斤。”

“按照市場價格20元每公斤算,每畝小龍蝦産值3000元;按30元每公斤算,泥鰍150元;按70元每公斤算,黃鱔175元,合計每畝3325元。”……

考察團裏有多位會計師,算賬是老本行,“這樣算下來每畝的産值有7750多元,總産值能有960多萬元,加上光伏能有接近8000萬元的産出。”

“8000萬,在農村可不是個小數目。産業發展具體給當地農民帶來了哪些實惠?”黃廉熙委員問得很直接。

“池塘水面的租金每年有幾十萬元,村集體經濟組織有了穩定收益,村民也得到了實惠。”當地幹部詳細作答——一是依託龍頭企業帶動,農民自發成立了合作社,帶動了周邊205戶農戶種稻養蝦;二是土地流轉後的集約生産,解決了土地拋荒現象;三是解決了當地富餘勞動力的問題,讓更多鄉親在家門口打工賺錢,最多的一戶每年能賺到近5萬元。

“一舉三得”之外,還有産業發展帶來的道路等基礎設施改善,消除了交通等安全隱患,綠色發展節省出了農業化肥投入等附帶效應。

群眾的獲得感始終是委員們牽掛的,董勝波、夏宇紅、王桂玲三位來自航太領域的政協委員,不失時機地向正在樹下除草的一位老農求證,多少有了些“監督性考察”的意思。“土地流轉每畝一年有將近5000元的租金,另外每年分500斤水稻,村集體還有600元每畝的分紅,日子的確比以前好多了。”老農説。

光有光的産出,水有水的收益,就連祖先留下的三國文化也被開發成三國主題公園,發展起了旅遊業。在這裡,農村三次産業得到有機融合。

“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在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同樣要注重實現一二三産融合聯動。按照中辦、國辦的文件要求,鼓勵鄉村地區興辦環境友好型企業,為農民提供更多就業崗位。”喬旭委員充分肯定“漁光互補”、“稻蝦連作”的模式。

考察團副團長、張連起常委更加認同的是這裡“黨建+龍頭企業+財政金融+農村合作社組織+農戶”的合作模式,“這條綠色發展的産業鏈條,兼顧了‘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三重使命,我願積極幫助宣傳推廣你們的‘漁光新曲’,一起書寫好綠色發展的山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