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北京5月16日訊(記者 和海佳) 全國政協“健全系統性金融風險防範體系”專題協商會日前在京召開,地方債務風險防範問題成為本次會議中政協委員們的關注話題之一。
2017年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指出,地方政府舉債行為不斷擴大導致的財政金融風險已成為當前經濟運作中主要的風險之一。據財政部統計,截止2016年底,我國政府顯性債務規模達29.95萬億元,佔GDP的36.2%。其中,中央債務為13.48萬億元,地方債務為16.47萬億元。
5月15日,全國政協在北京召開“健全系統性金融風險防範體系”專題協商會。
“當前地方政府性債務就如一座冰山,水面上的是顯性債務,而水面下的就是隱性債務,隱性債務的危險性不言自明。”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表示。
循序漸進化解地方隱性債務 避免債務控制“急剎車”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原主席肖鋼表示,從調查情況看,地方隱性債務規模是其顯性債務的1.5倍至3倍,“各地對限額之外的隱性債務,特別是地方未來支出責任,因為時間跨度較長,在統計上理解不盡一致,造成數據失真。”
目前對地方隱性債務沒有明確的定義。劉尚希認為,“從整體上觀察,地方隱性債務包括建設性債務、消費性債務與政策性融資擔保,如平臺公司債務、棚改債務、政府購買服務項目的債務、PPP項目的債務、地方國企‘僵屍企業’債務、金融扶貧項目債務、養老金缺口、政策性融資擔保等。”
面對龐大的債務數字,地方債務償還能力同樣面臨考驗。“地方債務償還過程中,還沒出現違約事件,但轉移騰挪債務現象比較普遍,屬於拆東墻補西墻。”肖鋼説,由於地方債務積累形成的資産大部分屬於公益性的,未來難以産生收益或引進民間資本,“一部分有收益的項目,地方政府又不願意讓給民間資本,這就進一步加大了盤活存量債務的難度。”
對於有效化解地方隱性債務風險,劉尚希形容好比“拆彈”,要求精準且有耐心,“短期看,要控制增量,保持好債務規模與償還能力的平衡,而從中長期看,關鍵是用好債務資金,債務控制不能搞‘急剎車’。”
構建精算式債務管理 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
就有效化解地方隱性債務風險的方法,劉尚希建言,需要盤點資産負債,分類分層編制可變現資産負債表,把顯性債務、隱性債務納入統一的債務管理框架,“在總額控制條件下,給予地方適當的融資方式選擇權,把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重點放到或有債務上來,形成精算式的債務管理模式。”
肖鋼建議,有關部門要“制定統一口徑,甄別核實隱性債務”,及時回應地方疑惑,消除地方顧慮,同時加強督促檢查,確保數據完整準確,“制定防範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的行動計劃,對新增項目,要有保有壓,及時調整。”
肖鋼進一步表示,要不斷深化地方投融資體制改革,地方舉債由地方人大審議批准,增強透明度和約束力,嚴禁違規融資、變相舉債,“同時還要加大對財力薄弱的欠發達地縣基礎設施支援力度,增加省級財政專項補助和轉移支付,採取傾斜、捆綁方式,促進地區協調發展。”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