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福建省泉州市政協副主席駱沙鳴:高品質發展需要綠色金融支撐

發佈時間: 2018-05-15 09:00:45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崔呂萍 | 責任編輯: 王靜

目前,我國經濟三大攻堅戰之首,就是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具體而言,金融領域的灰犀牛風險和地方隱性債務風險都是繞不開的話題。而要破解防控風險的密碼,不僅要依靠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還應依靠促進産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和構建多元發展、多極支撐的現代産業新體系,打造創新驅動新引擎。

“當前,我國已將經濟綠色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與之配套的綠色金融業也迎來發展的春天。個人認為,只有通過綠色金融提高環境品質、化解環境風險、發展低碳迴圈經濟,才能更好地讓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和適應美麗中國建設的要求。只有來一場金融領域的品質革命和建立健全我國綠色金融體系,才能有效促進我國高品質發展。”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全國政協委員、福建省泉州市政協副主席駱沙鳴這樣表示。

由此,駱沙鳴提出以下建議。

首先,通過設立綠色銀行,開展綠色信貸業務。“可以考慮,由政府投資和類似興業銀行這樣的赤道銀行,作為主要股東設立綠色投資銀行,作為主要從事綠色金融的政策性銀行,充分發揮政府政策指導、事項審批、監督管理等優勢作用和金融機構在客戶篩選、風險識別、收益評價、跟蹤管理等方面市場資源配置作用,充分發揮財政扶持資金的杠桿作用,撬動更多的民間資本參與綠色金融。推動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支撐綠色金融高效安全可持續發展,主動融入全球價值鏈分工體系,搶佔全球價值鏈重構的先機和制高點。”駱沙鳴這樣説。

第二,建立財政支援綠色金融發展的長效機制,加大對綠色貸款提供貼息和擔保支援,建議將財政資金貼息期限延長至10~20年。出臺綠色債券免稅政策,設立綠色信貸風險補償基金和綠色發展引導基金。建議適當放鬆金融機構綠色貸款的壞賬核銷管理。綠色金融産品所得按一定比例減徵企業所得稅。加大金融支援綠色專利等智慧財産權運營力度。

第三,建立政府綠色考核指標體系和離任領導幹部生態環境審計制度,逐年提升各級政府綠色公共採購的份額,以政府的綠色公共採購和綠色供給引導綠色消費,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幸福感。支援構建綠色供應鏈、綠色流通和擴大無廢綠色消費。大力推動普及企業社會責任年度報告和綠色會計報表的應用。強化綠色證券的環境資訊披露責任。配合強制性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開展綠色保險業務。健全完善環境金融産品排污權交易制度。綠色信貸支援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和充電樁建設、支援“城市修補和生態修復”工程,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支援創新開發綠色信貸産品,發展地震巨災債券、碳基金、綠色抵押、氣象衍生品和環保基金等環境金融産品,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安全感。

“目前,我國銀行金融系統改革的動力不足、促進綠色金融發展的舉措不多。應建立綠色銀行的考核與培訓機制,商業銀行應制定完整有效的將環境因素納入貸款、投資和風險評估的程式,將環保達標作為客戶授信審批的重要依據。把‘綠色’納入商業銀行業績考核,讓企業環保社會責任與綠色金融作為現代商業銀行的核心理念和價值導向,遵循國際綠色信貸的赤道原則,對於信貸項目進行環境風險評價和結果分類管理。”駱沙鳴同時表示,要使青山綠水真正變為金山銀山,還應大力培育碳金融人才,建立碳交易平臺,培育碳交易市場和仲介市場,利用市場機制開展以碳排放交易及有關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