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成都5月12日訊(記者 秦金月)英國康橋大學物理學家霍金在生前曾經幾度表達了他對“人工智慧可能導致人類毀滅”的擔憂。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工智慧學會理事長李德毅卻不這麼看。
他在日前舉行的歐美同學會首屆數字經濟與人工智慧大會上發表了主旨演講《人工智慧:經濟發展新引擎、社會發展的加速器》,並在會後接受了記者採訪。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工智慧學會理事長李德毅(攝影:秦金月)
首先,他回答了兩個問題。人工智慧的本質是什麼?——“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人工智慧為各行各業帶來什麼?——“社會發展的加速器。
人工智慧的內涵和外延是什麼?
阿爾法狗和無人駕駛作為人工智慧中的經典案例,讓更多的人開始關注這個領域。李德毅認為,人工智慧作為一門學科,其內涵至少包括四個核心議題。第一是腦認知基礎,第二是機器感知與模式識別,第三是智慧語言處理和理解,第四是知識工程,每個內容都有不到100次的表述。尤其是語言,中國的語言學家和人工智慧學家在中文的處理上做出了傑出貢獻。而人工智慧最大的外延是機器人與智慧系統。
李德毅認為,智慧科學與技術發展歷史悠久,奠基人陣容強大,尤其是華人和中華文化在其中起到了明顯的作用,這是中國人工智慧能夠崛起的重要理由。
人工智慧衝擊最大的行業有哪些?
李德毅説:“人工智慧以潤物無聲的柔軟改變了整個世界”。那麼,受到衝擊最大的行業有哪些?
從人工智慧科學家的角度,李德毅闡述了他對製造業、教育、醫學、金融四個行業的看法。
智慧化的新能源汽車正在成為製造業的下一個風口,機器換人勢在必行。智慧駕駛機器人一定會取代一部分司機。但是,無人駕駛取代司機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一步步取代的。
在教育層面,李德毅認為教育不是在灌輸知識,不是在評價知識點,而是獲取知識的能力,決策的能力和創新的能力。因此人工智慧對教育的衝擊回到了最根本的問題,即教育的本源問題:到底是學知識,還是教育做人做自己?
他強烈呼籲,智慧教育回歸到本科,尤其重要的是延伸到高職,“將來那麼多機器人為你服務,誰來維修機器人?高職很重要”。
對於醫療的影響,李德毅設想,病人首診不需要找醫生,找機器人,找專家系統,那麼醫生就沒有那麼忙了。第二步,通過醫療專家系統做一個機器人的診斷助理,結合大量病例樣本,判斷病人的疾病程度。第三步,個性化遠端雲服務。
人工智慧實現醫療三級跳將會給老百姓帶來最大的獲得感。
具體到金融方面,李德毅説:“金融的天然生態就是大數據”,人工智慧必將重塑金融,將來我們身邊一定是無人職守的銀行,金融欺詐發現機器人等等。
我們會被機器人打翻嗎?2030年大暢想
李德毅設想,在2030年,全社會普及使用形形色色的服務機器人,如翻譯、新聞報道、體育報道。航太員、助理、客服、交易員、會計、司機、駕駛、諮詢等工作被人工智慧替代,老年人、殘疾人和兒童平均每人擁有一台形態各異的服務機器人。
機器使得人類更強大,我們不再計較是拖拉機的力量大還是個人的力氣大,我們現在不再計較圍棋腦下得好還是圍棋手下得好,一定會有很多崗位被智慧機器人替代,但同時又會自然涌現出更多更新的工作,人類將更加尊嚴、更多優雅、更為智慧的生活。
李德毅説:“我不太相信機器人會把人類打翻,機器人一定會讓人類自身更智慧,各種各樣的機器人讓我們迎來了人與機器人共舞的新時代,伴隨著舞曲,人類始終是領舞者。”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李德毅表示:“直面解決現實問題,是人工智慧的起點或落腳點。”
中國發展人工智慧最缺什麼?
李德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智慧産業還在形成過程當中,尤其重要的是需要地方政府培育一個好的生態。”
很多地方為了吸引行業專家,開出高工資、學區房、落戶口等誘人的條件,但李德毅認為,真正的科學家並不需要這些。
需要的是團隊。
中國的人工智慧發展一定要下大力氣集聚人才,而且要形成上下游體系。
李德毅認為,中國並不缺乏人才,但如何引導大家靜下心來搞科研,學會“坐冷板凳”,不浮躁,才是更重要的。他建議,上海的一人一策值得地方政府借鑒。
他還鼓勵民間資本要積極參與人工智慧領域。
此外,李德毅接受中國網政協頻道(《議庫APP》平臺)記者採訪時表示,“一帶一路”建設需要智慧杠桿撬動,人工智慧要跟著“一帶一路”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