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區全國政協委員赴湖北考察報:用好人才 讓古城活起來

發佈時間: 2018-05-11 08:42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紀娟麗 | 責任編輯: 王靜

當了解到湖北恒隆集團專注汽車轉向系統領域的研發與製造,市場佔有率已經位居中國轉向行業之首時,吳傑莊委員説,“人才是驅動創新發展的第一動力。

“來之前只知道荊州是座歷史文化古城,看到這裡專業的汽車轉向系統,才知道荊州在科技創新發展方面也很棒。”5月9日,港區全國政協委員考察團一行來到湖北省荊州市。

荊州厚重的歷史文化,吸引著委員們的極大關注。

“哇,太神奇了。”

“是呀,2000多年前,古人居然有這麼精湛的手工技藝。”

……

在荊州博物館,委員們被荊州馬山一號墓出土的戰國時期的龍鳳虎紋繡羅深深震撼。

這件薄如蟬翼的羅衣,特別之處在於即使破損也不會抽絲,因為它採用的不是經緯織法,而是用鎖繡針法在“羅”地上刺繡而成,這是保證其牢固穩定的奧秘。

“真是讓人嘆為觀止。”吳傑莊邊看邊不禁感慨,“這些傳統手工藝,現代科技都無法達到。”

站在荊州東門古城墻上,鄭祎委員用手機細細拍下古城磚頭的紋路。作為陶藝家的她,仿佛在荊州發現了寶藏。在有限的時間裏,她拍下了不少珍貴館藏文物的圖片。

鄭祎將拍下的圖片一張張給記者看,仿佛在看一件件寶貝。這些寶貝不能只活在博物館裏,鄭祎認為,這些寶貝是寶貴的資源,應該更好地給古城帶來發展動力。她舉例説,荊州擁有保存完好的古城墻,如果引進陶藝人才在周邊打造體驗空間,讓遊客體驗製作古城磚,並寫上名字作為紀念品帶回家,將會是荊州文化的獨特符號。“用好人才,才能給古城帶來活力。而用好人才的關鍵,則是建設好相關配套的軟硬體。”

參觀完荊州博物館,淩友詩委員特地來到文創産品店,店裏倣戰國中期刺繡絲綢文物紋樣的絲巾吸引了她的注意。

“來到荊州,了解這些紋樣富含的文化,更能感覺到這些絲巾的價值,這也是文創産品能充分挖掘傳統文化的優勢。”淩友詩説,要設計更好的文創産品,需要更多專業的人才,建議湖北職業教育重視設計、旅遊等方面人才的培養,為荊州古城培養更多長于斯、教于斯、用於斯的專業人才。

從事中國文化研究的淩友詩對荊楚文化十分感興趣,她認為,荊楚文化作為長江文明的代表,擁有極高的文化價值,未來,荊州在傳統産業的轉型升級上,應該更多地加入荊楚元素。

“看到荊州博物館裏的這些藏品,我再一次感受到深深的文化自信。在歐洲,不乏將傳統文化設計成潮流産品的成功案例,荊州也應該發揮文化優勢,用好專業人才,最終把文化變成生産力。”參觀完博物館,吳傑莊説。

“我還會再來荊州的,這裡的文化值得細細品味。”“我下次會帶著香港青年來,讓他們看看既有厚重歷史文化,又有創新科技的荊州。”“我也還會再來,希望下次來,看到古城荊州,文化已經變成強大的生産力。”

帶著建議,也帶著期待,委員們結束了在荊州一天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