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城岳陽,有一個面積1200公頃的淡水湖泊。它西傍浩瀚洞庭,南倚逶迤龍山,區內山水相間,島嶼星羅棋佈,湖水清澈碧綠,地貌造型“一龍趕九龜”,這就是南湖,古代稱為灉湖。江南春暖花開時節,東嶺的層巒自雲間涌出,叢林的倒影在南湖歷歷分明。正如詩仙李白對南湖的描繪:“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雲邊。”真是一幅活生生的丹青墨畫!
灉湖兩岸自古盛産茶葉,灉湖茶在唐代稱“灉湖含膏”,李肇《唐 國史補》載:“風俗貴茶,茶之名品益眾。……岳州有灉湖之含膏”。宋代稱“黃翎毛。”馬端臨的《文獻通考》載:“獨行靈草、綠芽片金,金茗出潭州;大柘枕出江陵。大小巴陵;開勝、開卷、小卷生,黃翎毛出岳州。”清代灉湖茶已演變為君山茶和北港茶。同治《巴陵縣誌》載:“邑茶盛稱于唐,始貢于五代馬殷,舊傳灉湖諸山,今則推君山矣。然君山所産無多,正貢之外,山僧所貨貢余茶,間以北港茶摻之。”這些記述清楚地點明瞭灉湖茶的生産歷史。
南湖南岸5公里處,有一家五星鴻茶園,茶園生産的“眉山韻”茶,就是按傳統的灉湖茶生産工藝生産的。其創始人係致公黨員吳銀熔,是一名從農業大學畢業,熱愛鄉村和農業工作的優秀女性。在吳銀熔十多年的經營下,茶園展現一片迷人的景色。山,係一根腰帶,著一襲長裙,;水,曬一幅淡粧,倒一塊綠影。山之麓,茶樹抱綠,香樟吐翠;水之畔,柑桔含苞,桃花盈香。雲天的遼遠伸展出無盡的綠色,露水的清純濕潤著茶姑的巧手。這茶,是汲取了日月的精華,才生長得如此青翠欲滴;是得到了春雨的潤澤,才馥鬱出這般久遠綿長。
別看茶園現在美不勝收。時光倒回1999年,那時的茶園還只有岳陽縣原種場留下來的200多畝茶樹,大片的雞爪枝,一片衰老跡象。茶園周圍荊棘叢生,很是荒涼。那時,茶園才被當時抽調在市茶辦工作的吳銀熔承包下來。擔任市農辦任副主任兼茶辦主任的趙丈田聽大學老師説:“小吳在校是個愛學習肯砧研的優秀學生,到這裡創業還是有些艱難,你要多多支援”。他因而時常來這裡看看,多少給吳銀熔一些精神鼓勵。儘管經歷過交通不便、茶園被燒等諸多困難,也曾經有過一千次想摞擔子的衝動,但如今,這些都已成為寶貴的歷練,成為有益的沉澱。
在這迷人的茶園裏,活躍著一個個茶山裏的採茶人。釆茶女大部分來自於附近農村,有些人已經在這裡採了十幾年茶了。釆茶的大姐,個個手腳麻利,釆摘一片片幼嫩的芽葉時,動作又快又準。她們説,一天可以釆摘五斤左右的鮮葉。
吳銀熔熱愛農村,熱愛田園,熱愛傳統。今年的春茶,她採用了傳統的“悶黃”工藝,生産傳統的岳陽黃茶。傳統黃茶的悶黃工藝較為複雜,用布袋裝入揉捻的茶葉,在室溫下自然悶黃,透氣性好,又保溫,有利茶葉香氣發揮。眉山韻茶園今年新推出了一批黃茶,茶形緊實微彎,色澤金黃潤亮,內質香氣清高,湯色杏黃清澈,葉底嫩黃明亮,茶味甘醇甜爽。似乎有北港毛尖的風韻,是帶有王者之氣、高貴之風的一款好茶。
南國有佳人,容華若桃李。吳銀鎔,一個在全省制茶大賽中獲得亞軍的湘茶大師,一個20年如一日紮根農村創業的女性,一個中西部地區婦女依靠勞動和技能致富的榜樣。曾經有人説過:一盞漁燈,放在岸邊高處,就是指路航燈 一串水珠,聚在天邊雲端,就是燦爛彩虹 一群勇者,站到激流前面,就是時代潮流!吳銀熔,就是那漁燈、水珠、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