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經貿圖書館副館長張桂岩“下鄉”記:做實實在在的事

發佈時間: 2018-05-03 10:44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劉慧武 張佳寧等 | 責任編輯: 王靜

“我小時候是在農村長大的,對農村有天然的感情,一方面是喜歡農村,一方面校黨委也需要這樣一個人,我就去了。”帶著這樣簡單樸素的想法,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圖書館副館長張桂岩搖身一變成為了太子墓村的“張書記”。

桂岩(中)

“把腳紮在泥土裏,咱們就做實實在在的事”

2016年11月,北京市委組織部開展了第一書記選配工作,為全市低收入村選配第一書記。在低收入村,半數以上的村民年每人平均收入在11160元以下,這樣的村莊在北京有234個。經申報選拔,張桂岩同志被選任為門頭溝區雁翅鎮太子墓村第一書記。

2016年12月5日,初到太子墓村,張桂岩工作開展得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順利,“對老百姓來説,他們中有的期望很高;有的則認為就是走形式。”為了儘快融入太子墓村,張桂岩想了很多辦法,同村民聊天談心,成效並不明顯。困難面前,張桂岩摸索出了適合自己的方法。在春節之前,組織召開了全村大會,在會上發放調查問卷和慰問品,了解村情村況,同時也表明瞭自己的工作思路。

在成為“第一書記”之初,張桂岩認為太子墓村自然風景優美、人文景觀較豐富,可以發展旅遊業,但由於村內接待能力有限改建規劃需等待市裏統一規劃,發展尚需時日,不能作為當下主要的發展方向,她決定先從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好高騖遠不行,要把腳紮在泥土裏,咱們就做實實在在的事。”

張桂岩開始從小事入手抓黨建及兩委班子工作規範化、制度化。與首經貿各支部聯合,開展多種形式的黨日活動;帶領全村黨員到學校與圖書館黨支部和法學院黨支部開展聯合黨日活動;參觀校園、圖書館,辦理借書證,聽法學院老師講法律知識;學校各部門,圖書館、校醫院、工會等部門到村內開展聯合黨支部活動,對村黨員隊伍建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在活動中加強村基層黨員隊伍建設。

經過半年的努力,張桂岩與村民打成一片,但更多的挑戰也隨之而來。如何解決村記憶體在的問題和矛盾是她考慮的首要問題,村內的各類公益崗位一直因管理不善出勤率不高,村民責任心差、矛盾多、爭吵多,是村兩委開展工作的頑疾。張桂岩在了解情況後,發現癥結所在,她主動提出負責村裏的保潔工作,多次到村民家中訪談,最終勸解其開始按時上崗工作,並梳理了各種公益崗位的職責和考勤制度,讓村裏的工作逐漸走上了正軌。

作為首經貿第一個“第一書記”,張桂岩沒有前人的經驗可以借鑒,“真心待人”“紮實幹事”是張桂岩摸索的“一條捷徑”。她在閒暇時間也會同附近鄉村的“第一書記”們交流,沒有條件創造條件,有訴求就解決訴求,作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張桂岩一面開拓,一面帶著太子墓村村民走向致富之路。

張桂岩在全村大會上發放調查問卷

“我就是村裏的快遞員”

太子墓村雖地處大山深處,但土肥水美,果木繁多,通過發放問卷、實地調研,張桂岩了解到太子墓村曾經培育了聞名遐邇的“太子慕”蘋果,是京西蘋果第一村。張桂岩告訴記者,當地的“太子慕”蘋果還曾在遠南運動會、黨的十五大、十六大上被選為專用産品,但近年來老齡化問題制約了村內蘋果産業的發展。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説的那樣,“發展是甩掉貧困帽子的總辦法,貧困地區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把種什麼、養什麼、從哪增收想明白,幫助鄉親們尋找脫貧致富的好路子。” 張桂岩深刻地認識到,“太子慕”蘋果産業發展正是脫貧致富的關鍵。

“先把村裏的蘋果賣出去,讓村民們看到希望,再帶領大家依託現有資源將村子打造成‘富士蘋果生態園’。”張桂岩決定一步一步完成自己的計劃。

本村的蘋果在當地具有良好的品牌效應,且蘋果品質優良、分級明確,也擁有較完善的種植技術,但問題在於物流不暢,由於位於深山區,深山中交通不便,太子墓村沒有快遞,摘下來的蘋果只能用傳統的路邊擺攤方式銷售售賣。為了拓寬蘋果銷售渠道,張桂岩開始搭建蘋果銷售平臺,她在調研了電商平臺、進超市等方式無法實現後,便採取了微信、眾籌等網路推廣手段助力村民的蘋果銷售。她與首經貿華僑學院學生黨支部開展“紅色1+1”黨日活動,手把手教村民使用微信推廣、手機收付款等技能,利用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等平臺,大力宣傳村情村貌、蘋果種植過程、種植技巧、種植的艱辛等,這些工作也為村民吸引來了一些顧客,採摘購買蘋果260余箱。張桂岩在2017年5月開始對蘋果網上眾籌銷售工作開展調研,9月份網路眾籌推廣開始,為低收入戶完成1萬元蘋果銷售。除此之外,張桂岩還聯合首經貿工會、校友會開展“愛心採買”活動,發動在校教師、校友共購買蘋果900余箱,解決了十余家低收入戶及大病家庭的蘋果銷售難題。

“我聯繫了很多快遞公司,但成本太高,農民掙不了多少錢,我有時候就像一個快遞員,深山裏面快遞到達不了,我就把蘋果拉出去。”為了幫助村民銷售蘋果,蘋果銷售的那段時間,“只要是從村裏返京,我的車都是裝滿了蘋果。”經過張桂岩和村兩委的共同努力,蘋果銷售出去了,村民收入有了顯著提高,村民對“第一書記”也越來越認可。村民張玉齋老人逢人便説:“這是我外甥女兒。”

張桂岩在太子墓村與城市之間往返奔波,帶來蘋果和農村的質樸,帶回金錢和城市的善意。今年的蘋果還在生長,而快遞員書記已經準備好了再次出發。

“文化建設不能放鬆”

為了更好地宣傳村內的産業,張桂岩一進村就開設了“陽光太子墓”微信公眾號,在蘋果豐栽種時,她也承擔起了“蘋果宣傳員”和“攝影師”的職責,在公眾號上發佈有機蘋果從剪枝、除菌、澆水到套袋、收穫的培養過程。公眾號開設起來了,村裏大事小情都能在上面看到,村民們也更有凝聚力了。

“我在圖書館工作了30年,我最大的體會就是文化建設不能放鬆,這些活動能增強我們的幸福感。”張桂岩説。除了建立“陽光太子墓”微信公眾號,她還利用自身優勢建起了圖書室,組織了“暑期讀書會”活動,讓暑期無所事事的孩子們每週二、四開展讀書、學習活動,並請來大學生志願者與孩子們交流,開闊孩子們的眼界。

張桂岩還用第一書記活動經費購買了音響設備,組織村民跳起了廣場舞,唱起了卡拉ok並成功舉辦了首屆村迎新春聯歡會,“第一書記”來了,單調的山村生活豐富起來了,鄰里關係更加和諧了。

“哪怕只幹一件事,也要實實在在的做,我們是代表黨和國家過去的,是要幹實事的。”

張桂岩身體力行的踐行著自己的理念。現在,她正在著手推進太子墓村辦公自動化、黨建工作規範化並希望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整理村史村志、尋找長效的蘋果銷售機制。(來源: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