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梅:不忘合作初心推進協商民主

發佈時間: 2018-04-25 08:44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李紅梅 | 責任編輯: 李培剛

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中國共産黨人和中國人民追求民主偉大歷程中的一大創造,它深深植根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1948年,解放戰爭進入決戰時刻。隨著革命形勢的發展,舊政權的覆滅已是大勢所趨,新中國的誕生也提到重要的議事日程。在這個重大歷史轉折關頭,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在河北省阜平縣城南莊發佈了紀念“五一”勞動節口號,號召“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並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積極響應“五一口號”的號召,參與籌備新政協及創建新中國這一輝煌的歷史進程。從“五一口號”至新中國成立,中國共産黨與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經過對若干重大問題反覆協商取得的輝煌成果,為建立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積累了豐富經驗和重要啟示。

一、堅持中國共産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産生和發展的根本保證

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地位不是自然産生的,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重托。在領導人民革命的過程中,中國共産黨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鍛造出剋敵制勝的有效武器,就是“統一戰線、武裝鬥爭、黨的建設”這三大法寶。中國共産黨建立革命的統一戰線並堅持對統一戰線的領導。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産黨推動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並在陜甘寧邊區實行“三三制”政權,推動民主政治建設。在解放戰爭轉向戰略進攻、政治上軍事上取得重大勝利的轉折關頭,中共中央發佈“五一口號”,向各民主黨派和民主人士發出召開新政協、建立民主聯合政府的號召。在討論和協商新政協的若干重大問題中,民主黨派和民主人士對中國共産黨的領導權表示積極擁護。朱學范在哈爾濱舉行的會談時發言説:“新政協是中國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的組織形式,參加新政協的各民主黨派和民主人士必鬚根除‘第三條道路’的幻想,堅決擁護共産黨的領導。”

毛澤東于1949年新年獻詞中發出“將革命進行到底”的號召,李濟深、沈鈞儒、馬敘倫、郭沫若等民主黨派領袖和民主人士發表對時局的意見,公開表示“願在中共領導下,獻其綿薄,共策進行,以期中國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獨立、自由、和平、幸福的新中國之早日實現”。這個政治聲明表明,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自願選擇接受中國共産黨的領導,擁護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國。自此,也標誌著民主黨派從同情、支援革命轉變成為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之下“共同建設新中國”的政黨。

70年來的實踐告訴我們,民主黨派接受共産黨的領導,符合中國歷史發展的規律和全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為民主黨派發展創造了光明的前景。當年,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和推動下,中國共産黨與民主黨派團結合作,開展卓有成效的民主協商,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召開、新中國建立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礎。今天,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共同目標的征程中,同樣需要不忘合作初心,堅持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加強中國共産黨同民主黨派的政治協商和通力合作。

二、以政治協商為主要內容的政黨協商,構建了社會主義協商民主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新政協的籌備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召開,是中國共産黨與各民主黨派協商建國的歷史性成果。在協商建國的過程中,中國共産黨與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和衷共濟、肝膽相照、共同奮鬥,建立了親密的友黨關係,推動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格局的形成。

在人民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期間,民盟代表張瀾發言説:“用政治協商的方式,建立人民自己的政權,組織人民自己的政府,這不止是中國歷史上一件光榮的大事,這也是世界人類史上值得永遠紀念的一個光榮的日期。”“這個新的政治制度,將不同於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現有制度。……這個制度一定能夠充分提高發揮中國的行政效能,有了這樣一個政治制度,中國人民一定能夠建立我們的新國家和新社會。”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産黨進一步加強同各民主黨派的團結合作,不斷推動政治協商制度的理論創新和實踐發展。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共中央作出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和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的戰略部署。2015年,中共中央出臺《關於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的意見》,明確將政黨協商納入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出要“繼續加強政黨協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優勢,堅持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加強中國共産黨同民主黨派的政治協商,搞好合作共事,鞏固和發展和諧政黨關係”。2018年3月4日,習近平同志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的民盟、致公黨、無黨派人士、僑聯界委員時講話指出:“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作為我國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共産黨、中國人民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偉大政治創造,是從中國土壤中生長出來的新型政黨制度。”以政治協商為主要內容的政黨協商,無疑是新型政黨制度的重要內涵。

與70年前相比,雖世殊事異,中國共産黨與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開展政治協商的內容發生了重大變化,但在協商建國實踐中創造的諸多做法和經驗仍是今天開展政黨協商的重要借鑒。以政治協商為主要內容的政黨協商模式,構建了我國廣泛多層制度化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建設的重要內容。

三、經過協商創建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推動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建設的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

中共中央發佈“五一口號”後,召開新政協並建立新中國成為中國共産黨和民主黨派的共同心願和偉大目標。他們通力合作,為實現這一宏願做出了卓越貢獻。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中南海懷仁堂隆重開幕,標誌著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正式確立,為開創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道路、推動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提供了重要組織形式。

人民政協是中國民主政治發展的産物。從人民政協的誕生過程可以看出,通過協商發揚民主是其重要的工作原則和工作方式。1954年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確立之後,人民政協不再代行人大職能,但仍然作為協商機構和民主形式存在。毛澤東説,“我們的國家制度是人民民主專政,民主是商量辦事”。當時,一些提交人大審議的法律法規,在提交之前要先經過政協進行協商討論。特別是從政協三屆一次會議以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政協會議同期召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共商國是,並從此形成制度,成為彰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窗口”。

中國共産黨十九大報告強調:“人民政協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安排,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這是因為,在我國民主體制構架中,人民政協符合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體現了中華民族相容並蓄的優秀文化傳統,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這種民主形式融協商、監督、合作、參與于一體,既極大豐富了我國社會主義民主的內涵,又與協商民主的主要理念相契合,從而成為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人民政協的本質屬性和運作原則,體現了政治民主、協商議事、整合利益、增進共識、影響決策、制約權力等理念,包含著平等參與、公共理性、共存共贏、求同存異等價值。所有這些,都是發展協商民主的重要基礎。

四、圍繞協商建國所踐行的民主精神和合作理念,蘊含了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原則

中國共産黨自成立以來,一直不斷探索和追求民主,並在實踐中找到跳出“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歷史週期率”的“民主新路”。民主既是一種制度,也是一種精神,一種理念。在協商建國過程中,各民主黨派具有不同階級基礎、不同利益訴求,通過討論和協商,對共同綱領和政策形成共識,建立了新中國,這顯然是民主精神的鮮活體現。周恩來把“協商”作為新民主的一個重要特點給予肯定。他指出:“協商這兩個字非常好,就包括這個新民主的精神”“新民主主義議事的特色之一,就是會前經過多方協商和醞釀,使大家都對要討論決定的東西事先有了認識和了解,然後再拿到會議上去討論決定,達成共同的協議。”

人民政協會議的召開及新中國的建立,是中國共産黨與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民主協商的巨大成功。在協商過程中展現了互相尊重、有序參與、理性對話、求同存異、善意包容等合作理念。其蘊含的民主作風和合作理念,為推動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工作原則,成為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寶貴精神財富,在今後的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理論和實踐中將繼續煥發新的光芒。(作者單位:中國政協文史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