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陽市政協“家文化”建設紀實

發佈時間: 2018-04-24 08:30:28 | 來源: 人民政協網 | 作者: 張磊 靳燕 | 責任編輯: 王靜

河南省東北角,冀魯豫三省交界,濮陽———1983年伴隨著中原油田開發成長起來的石油化工新城,就坐落於此。

2123899

  網路圖

鄭大文是土生土長的濮陽人,用他自己的話來説,“厚土思情,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2015年,鄭大文從人大轉崗政協。就任市政協主席後,他思考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在任期內能給大家留下些什麼”。審慎思考後,鄭大文決定為大家留下獨當一面的工作能力和本事。

把政協的事當家事,把政協事業當家業。鄭大文以“家園意識”促機關建設,逐漸形成了一套好“家法”、一種好“家風”、一個好“家庭”。

共用———“主席寄語”背後的文化建設

“博文約禮知古今,淡粧愉悅提精神。若有詩書藏在心,歲月從不敗美人。”

“讀書,是世界到府檻最低的高貴舉動。胸藏文墨懷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

走進濮陽市政協機關,滾動的電子螢幕映入眼簾。2017年元月,主席寄語正式登錄電子屏。“結合工作幾十年的心得體會,將自己的生活感悟簡單化,以語言與大家交流,力求通俗易懂。”鄭大文善於思考,更樂於分享。

隔三差五寫幾句不難,難就難在每天雷打不動地堅持。這些寄語或産生於候機大廳,或形成于疾馳的火車上,一字一句,發自肺腑,見於筆端。至今,從無間斷。

“政協工作是柔性的,任務是彈性的,但機關建設的要求是剛性的,決不能自我懈怠放鬆對自己的要求。”在市政協,鄭大文就是大家長與引路人,有心、有力、有辦法,讓每名機關幹部都能有所學、有所得,長本事、提能力——

創新主席辦公會議。從2015年6月開始,一月一交流,總結彙報工作,明確工作計劃;每次會議講授一個主題,從傳方法、強根基、嚴修身、明事理等方面提升幹部綜合素質。

開設“政協大講堂”。大講堂初期一月一講,一期一課題,與主席辦公會遙相呼應,邀請專家、名家從業務理論知識培訓、健康保健、地域文化等多個方面對機關幹部進行知識培訓。

共融———“南樂印象”潛藏的能力提升

《同一個南樂同一個夢想》《滿眼皆錦繡緣自精誠開》《一個有朝氣的美麗地方》……2017年9月,鄭大文帶隊對南樂縣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開展調研觀摩。之後,參與調研的政協機關人員從不同角度撰寫文章七篇,彙編形成《政協人眼中的“南樂印象”》。

該文一齣,如石子擲入湖面,漣漪層層。各縣區、市直部門“爭先恐後”邀請政協前去調研,想聽聽政協對當地的印象與感悟。

這都源於鄭大文對文字工作的重視,“文字工作雖是個苦差事,但也是最基礎的能力,每個政協人必不可少。”因此,便從每期簡報開始“練手”,從最初的“面面相覷”到爭著寫、搶著寫,打字員、通訊員的簡報也能得到主席批示。

為提高機關人員的整體素質,2017年4月,市政協機關黨組量身定制,創設了“學思論壇”,以學為先、以思為本、以論為要,現已開辦17期。學思論壇的參加人員主要是機關青年幹部,由參加者輪流主持,主設“要聞回顧”“工作提醒”“美文分享”“轉盤答題”“你談我論”等欄目。“大家的論壇大家辦,大家的論壇大家談”,“學思論壇”提倡“搶座位”、“搶話筒”。

在市政協研究室主任酒曉玲看來,“一把手”的風格決定了這個單位的氣質。鄭大文施行的是賞識教育,善於發現每個人的閃光點,“讓機關建設成果更多地惠及每一個政協人,讓大家都能感受到歸屬感和幸福感。”酒曉玲的一席話,道出了鄭大文的良苦用心。

共建——“眼前一亮”折射的履職自信

“眼前一亮、心頭一熱、精神一振”,濮陽市委書記何雄曾對政協工作做出如此讚譽,短短十二字,凝聚的卻是政協的履職自信與碩果纍纍。

作為中原油田總部所在地,濮陽是隨著中原油田開發而興建的一座石油化工城市。2011年,濮陽市被國務院列為第三批資源枯竭型城市,産業轉型被擺在了重要議事日程。

在此契機下,油地融合發展成為市委辦、政府辦、政協辦聯合確定的2016年度重點協商課題。市政協組織相關委員、專家學者等精銳力量,通過科學嚴謹的調查研究、座談討論、諮詢論證,向市委報送了《關於促進油地融合發展的調研報告》。

即日,市委書記何雄就作出重要批示“新形勢下油地融合發展是個大課題,也是個大戰略。政協組織的這次調研活動很有意義,形成的報告很有價值,可在中心組擴大會議上作為報告內容,有關建議納入黨代會報告”。

而關於黃河經濟帶的調研,市政協更是別出心裁,專門製作了黃河經濟帶走勢圖。PPT裏説政協,繪聲繪色講調研,宋殿宇市長當場點讚,何雄書記要求上升為全市戰略規劃,已在逐步落實中。

“政協智慧、政協話語體現在全市經濟社會建設的方方面面,作為一名政協人,我感受到了充分的獲得感。”採訪中,這種滿溢的自豪感也感染著記者。兩年多時間,書記、市長批示的報告近30篇,有力服務了黨政決策,有的整體轉化為戰略和意見。

“大家展風采,政協出風采。”這是鄭大文常説的一句話。在他看來,每個“我”都是政協履職中的一個因子,也必將成為政協履職能力現代化的推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