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政協“農村學校教育資訊化建設與應用”調研小記

發佈時間: 2018-04-10 09:40 | 來源: 人民政協網 | 作者: 淩雲 | 責任編輯: 秦金月

消除城鄉教育的數字鴻溝

———重慶市政協“農村學校教育資訊化建設與應用”調研小記

人民政協報記者 淩雲

“教育部發佈的第三方報告顯示,我市基礎教育資訊化發展綜合指數排名居全國第七,西部第一。”看到市教委的這份教育資訊化答卷,重慶市政協“農村學校教育資訊化建設與應用”專題調研組的委員們既感振奮,也有壓力:城鄉教育之間的數字鴻溝是否已消除?以資訊化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還有哪些工作亟待推進?這仍是擺在調研組面前的一道未解之題。

3月8日至15日,重慶市政協副主席宋愛榮帶隊深入大足、璧山、石柱等區縣開展蹲點調研,又以小分隊和函調結合的方式調研了彭水、巫溪等縣關於農村學校教育資訊化基礎設施建設、教育資源應用與共用等方面的情況。

在大足區,調研組和中小學師生互動交流,詳細了解該區探索教育資訊化應用模式的經驗;在璧山區,智慧校園建設應用和創客教育方面取得的突出成效,令調研組眼前一亮;在石柱縣,調研組了解到該縣作為重慶市唯一的國家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規模化應用專項試點縣,在資訊化建設方面頗有建樹……

“璧山區教育城域網採用光纖專用網路到校1000M,而城口、秀山等地教育城域網現階段僅能滿足基本使用……”“彭水縣目前只規劃了四所小學開展線上課堂教學,巫溪縣僅建有雲課堂教學試點班1個……”,市政協科教文衛體委專職副主任李鵬介紹,調研發現,重慶市農村學校教育資訊化建設與應用目前仍存在著基礎設施建設不均衡、數字教育資源體系不完善、資訊化教學融合應用不到位等突出問題。

宋愛榮指出,資訊化建設是個系統工程,要堅持運用新理念和開放的眼界心態,以教育資訊化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以問題為導向,調研繼續深入,調研組成員從具體情況入手,開始“解剖麻雀”、“抽絲剝繭”———4月3日,調研組邀請市政協委員,市級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負責人座談,集智聚力,共商加大農村學校教育資訊化建設與應用的對策良方。

“資訊化建設的投入包括初期的基礎設施建設、運作期的管理維護和未來的設備更新”,吳友峰委員認為,對教育資訊化建設的投入應建立長效機制。言及投入問題,民革重慶市委副主委涂濤的思考是“更新建設思維、軟硬統籌兼顧”,做分期結構性投入。

涂濤還建議在農村教育資訊化建設中,各級部門要建立相應的考評機制,進一步提升資訊化管理水準。

“要充分體現人文關懷!”馬欣委員建議重視留守兒童資訊化教學中的監管問題,他希望充分利用網際網路優勢建立學生與家長的溝通平臺,促進農村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在來自秀山縣的范慧委員看來,資訊化建設所面臨的一大困惑是資訊化技術如何更好地融入教學課堂。她呼籲進一步加強資訊化教育服務平臺的建設,不斷促進教育資源更多更公平地惠及農村地區。

提高農村學校教師資訊化素養也是委員們建言的聚焦點。李順林委員建議加強教師職前教育培訓,將資訊技術課程作為師範院校學生的必修課。全國政協委員、民盟市委專職副主委黃燕蘋則建議建立城鄉“一對一”教師置換幫扶機制,帶動提高農村學校教育資訊化水準,消除城鄉教育間的資訊化鴻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