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勳武:精準脫貧“重復”填報浪費精力 建議用大數據平臺高效統整

發佈時間: 2018-03-06 10:33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張正朋 吳知音 朱佳依 | 責任編輯: 吳知音

編者按:基層幹部埋頭“重復填表”,考核指標內容設計過於學術化,基層幹部累,百姓群眾煩。“多個部門都入戶,一個數字反覆問”,的精準脫貧不僅沒給貧困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反而導致扶貧幹部把大量精力耗費在“表海”和數字重復確認中。在大數據時代,如何讓脫貧工作與大數據結合,更加高效便利,讓“兩不愁、三保障”更接地氣?3月3日上午,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開幕之際,全國政協委員、甘肅省政協副主席、民進甘肅省委主委尚勳武做客中國網政協頻道和中國首款議政平臺《議庫》APP平臺共同主辦的《建言中國》2018兩會特別節目,接受記者專訪。

全國政協委員、甘肅省政協副主席、民進甘肅省委主委尚勳武接受記者專訪(胡俊 攝)

以下為採訪專訪全文:

各地都重視精準脫貧的考核

問議庫·建言中國:精準脫貧攻堅到了關鍵時間,精準脫貧要防止虛假脫貧,關鍵是考核把關要落地,以“兩不愁三保障”為例,根據您的調研,對脫貧成效的考核,方面現在做得怎麼樣?

尚勳武:扶貧攻堅作為一號工程,這幾年都是很重要的工作。為了把工作做實,有成效,讓老百姓滿意,這兩年加大了考核督查的力度。從考核督查的方法來講,中央對地方有考核督查,為提準確性,採取了跨省區的互驗,同時還有第三方評估模式,取得了很好效果。考核實際上起到了督促和領引導作用,是一個指揮棒,考核的內容、方案、方法,地方都會作為工作的一個主要依據來參照。從過去已經開展的兩年來看,我覺得成效還是很顯著,這幾年各地都對精準脫貧考核工作十分重視。

脫貧驗收要用老百姓能懂的方式 不宜學術化

議庫·問建言中國:您在提案中説,“考核指標內容設計過於學術化”,能舉例説明嗎?您有什麼好建議?

尚勳武:考核需要標準。我在基層有一個專門幫扶的貧困村,在幫助這個村子脫貧中接受過考評,;同時,作為民主黨派也派幹部參與了考評。在接受考評和參與考評的過程中,聽到看到了基層反映,他們對於考核工作還有些意見,其中一個就是標準過於複雜。

我在研究這個標準體系的時候,覺得這個標準體系過於學術化。我過去也做過貧困問題研究工作,分析百姓貧困的原因。“兩不愁”不愁吃、不愁穿,這都涉及到了收入。

脫貧標準中有一個就是收入標準,我們在研究農民收入的時候,把它做一個結構性分析,分成很多類型,比如説,農民經營性收入,就是在家裏從事勞動生産等賣出農産品的收入;第二塊轉移性收入,就是政府支援農業生産,給農民的各種補貼;第三塊工資性收入,就是農民外出打工或就近打工,別人給發的工資這塊收入;還有第四塊財産性收入。

研究農民收入,是為了幫扶他,提出具體幫扶措施,哪一方面收入不足提高它,這是從研究出發的。然而我在這個考核過程中發現,現在考核的內容,如果把“農民收入”放到現實中看,農民收入這塊,也按研究問題的時候結構性分析的這樣去設置。這個設置,實際上我給它一個這些概念就是過於學術化。很多貧困地區老百姓文化素質比較低,就像我所在的甘肅,貧苦地區有很多勞動力,受教育程度就是四五年時間,小學沒畢業,這些概念引入以後,他們不理解,回答得就答覆這些問題有些不準確。

儘管設計這麼複雜系統,設計這一套複雜的指標目標目的是為了準確,但這些如果老百姓理解不準確,就會事與願違,反而使導致結果不是很準確。所以我提出考核標準過於學術化,就是要把研究的思維拿掉,用基礎實踐工作的思維做驗收,要做這麼一個變化。

問議庫·建言中國:我們了解到,現在基層鄉鎮、村以及有人反饋,精準脫貧“填表”報告的事務性工作壓力比較大,國務院扶貧辦發文要求盡力減少重復考核和填報。據您了解,這方面情況怎樣?

尚勳武:實際情況確實像基層反映,我們現在考核驗收表格設計過於複雜,這跟前面我講的有些內容過於學術化也有關係。

表格設計的得複雜,造成填報非常多的重復填報非常多,。還有一種情況就是考核的部門多,負責的部門也多,每一個部門都要去基層了解情況,都可能要入戶。在村上,老百姓有時候也覺得過於太多入戶了,一個數字反覆去問,他也不勝其煩,所以我覺得在對重復勞動問題的解決,在驗收過程中。這個問題要注意。

有很多辦法可以減少重復的填表填報。比如説,現在都用大數據,大數據用在精準扶貧這個系統,有些原始數據像家庭狀況,不需用每次入戶都要問;有些收入像轉移性收入這塊,凡是國家給農民發的錢,都是通過一卡通發到各戶,也不需要到農戶去問。通過系統簡化,可以做到入戶數據比較簡約,就可以容易把貧困戶家庭狀況搞清楚,不用每次去都要填很多數據。

我覺得現在一個是要用好人力資源,另一個還是要用好大數據平臺,大數據平臺能解決的問題,就不要入戶再問了,入戶去問的是大數據得不到的數據,然後把兩個數據結合起來,每一戶的狀態就已經比較精準了,這樣就可以大幅度減輕基層入戶調查數據勞動。

而且大數據方便檢索,也有利於各方面總體掌握、了解情況。

推薦閱讀:

【專題】建言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