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林:把觀眾放在心上捧在手裏

發佈時間: 2018-02-12 08:02:56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王東林 | 責任編輯: 胡俊

“摟著觀眾,和觀眾一起看。”這句話可看成是央視文物記錄短片《如果國寶會説話》成功的密鑰。

影視作品通常是製作者按照自己的思路做給觀眾看或講給觀眾聽。傳播者通過一定的媒介與受眾發生關係;受眾的意見同樣需要通過一定的媒介“反饋”給傳播者。傳播的兩端始終存在一層“隔膜”。“摟著觀眾一起看”,意味著傳播的兩端由一種“直線關係”變成了“環形關係”,原本相隔的兩端成了一個“傳播環”的接點或“熔結點”,緊緊靠在了一起。

把受眾放在心上、捧在手裏,應該是所有藝術創作者的成功之道。

《如果國寶會説話》的創作者吃透了受眾的狀態和心態。人有好奇、探奇、求知、解密的欲求,而古老的文物大多具有悠遠的神秘感和豐富的歷史文化資訊荷載量;但是,專業與時間的局限又使不少人無法走近更無從走進文物撲朔迷離的知識迷陣一探究竟。

博物館是文物的“居所”。為了吸引更多的人來,博物館由“買票參觀”改成了“免費開放”。為什麼?因為博物館是一部以物證結構的信史,是一個民族歷史文脈的呈現與民眾文化自信的根由。

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説話》將文物及其資訊以更加靈活、生動、直觀的方式送到受眾的手上。就像網購一樣,不用驅車、打車外加步行去逛商店,就可選購你所需要的商品。你只要利用你邊角料一樣的碎片時間點開視頻,花5分鐘看一集,30分鐘看一個專題。而且還會被它吸引甚至愛不釋手,因為創作者早就在你的心裏勘察了無數遍。它可以從自然物事中“取象”,再投射到文物上,告訴你文物造型與紋飾的由來與寓意;它可以利用情景再現的手法將文物放置到特定的歷史時空中,讓你明瞭文物所在的環境與功用;還可以讓文物修復專家向你解密文物幾乎深不可測的製作工藝;更絕的是它會利用語言的魔力不經意地撩撥一下觀眾最敏感的神經,讓人震顫與興奮,久久難以平息。

《如果國寶會説話》讓文物在觀眾的眼前活起來並被賦予了説話的功能;但它畢竟代替不了文物的真身。當你再度來到博物館,與那些文物真身目光相接,你會發現你已經是一個不一樣的你。

(作者係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江西師範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