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運神器”裏承載著複雜的現實

發佈時間: 2018-02-07 09:53 | 來源: 中國青年報 | 作者: 毛建國 | 責任編輯: 胡俊

塑膠桶成為“春運神器”,不光豐富了春運的表情,也反映了過年回家對中國人的精神意義。

紅的、白的、黑的……顏色真不少;能坐、能放、還能裝,用處可謂全。近日,春運“神器”塑膠桶火了,有人認為是紀念品,有人認為可當水桶,還有人説能當凳子。行色匆匆的旅客中,有人輕裝簡行,有人大包小包不少人拎著紅的、白的、黑的、藍的等各色塑膠桶,這款“春運神器”到處可見。(《新疆晨報》2月6日)

這款“春運神器”過去一直有,並不是今年才出現的,只是沒有想到突然火了。這一方面可能是因為使用的人確實不少,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塑膠桶與人們想像的時代表情有些反差。

如果我們有心回憶的話,在春運的歷史上,還有過其他的“春運神器”。網上很多人在追憶自己隨身攜帶過的“春運神器”,馬扎、報紙、蛇皮袋、速食麵、大雪碧……都是一些並不十分高級的東西,卻留下了一段又一段的回憶。有網友表示,説多了都是淚,想多了都是笑。

這些不起眼甚至看起來老土的東西,能夠成為一種“流行”,很大程度上,源於家的吸引力。對於中國人來説,鄉愁不只是文學敘事,還是真實的生活。很多人或許背不出余光中那首詩,但在內心深處,鄉愁是悄然生長、永遠存在的。“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正是出於對家最直接最純樸的嚮往,所以很多人不辭千山萬水,吃盡千辛萬苦,依然要回家去。與這些“春運神器”相伴隨的,是一段並不輕鬆的旅行,但因為有著家的“加成”,所以人們甘願承受,甚至從中找到了快樂。

從這意義上説,“春運神器”承載著“遠方的家”。那些拎著各色塑膠桶的旅客,大多處於社會的底層,沒有財力和手段利用更便捷的交通工具回家。社會固然有著地位的不同、財富的差別,但在對家的嚮往上,卻是一樣的。這些塑膠桶看似不起眼,卻有著強大的實用功能。網友提煉的各種“功能帖”,並非無稽之談。塑膠桶成為“春運神器”,不光豐富了春運的表情,也反映了過年回家對中國人的精神意義。

但是,看的人感到愉快,只有提的人才知道其中的辛酸。社會發展到今天,對於很多人來説,回家其實是一次輕鬆之旅,手上一隻行李箱,身上一隻旅行包,已經足夠裝下所有的行囊。即便過年有著豐富的儀式,但在攜帶的手機裏,也能夠窮盡一切。對於那些拎塑膠桶回家的人來説,何嘗不想這麼輕鬆、這麼瀟灑?但生活對他們來説,並不是那麼容易。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春運神器”。人生不同,“春運神器”也不同,有些人是旅行箱,有些人是塑膠桶。這告訴人們,“春運神器”裏有複雜的現實,這個社會有光亮的一面,也有沉重的一面。

當然,“春運神器”裏也承載著詩和遠方。這裡的“遠方”,當然是指家,而“詩”,則是這一年的生活。現在,很多人嚮往著“詩意人生”,以為這是一種輕鬆的成功的人生,其實人生有不同,詩也有不同,有一些詩是沉重的。

有網友表示,任何一個為了生活或生存而努力拼搏的人都值得尊重。這種尊重和理解,也是一種“神器”,能讓社會更加溫暖和美好。(毛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