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政協委員調研政策性農業保險:盼制定損失核定標準

發佈時間: 2018-01-30 11:17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作者: 趙小燕 楊韻儀 | 責任編輯: 秦金月

政協委員調研政策性農業保險:盼制定損失核定標準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浙江省委員會第一次會議。 張茵 攝

中新網杭州1月29日電 (趙小燕 楊韻儀)正在此間召開的浙江省兩會上,浙江省政協委員、浙江省審計廳副廳長陳煥昌所在的無黨派人士界別組在浙江兩會前對浙江政策性農業保險發展狀況做調查後發現,目前浙江政策性農業保險仍存在品種單一,受益面窄,保障力度較弱等問題,與農業生産的實際情況和經營組織、農戶的保險預期存在一定差距。

政策性農業保險是市場經濟國家扶持農業發展的通行做法,以保險公司市場化經營為依託,政府通過保費補貼等政策扶持,對種植業、養殖業因遭受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經濟損失提供的保險。

自2007年推出以來,中國穩步擴大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範圍,支援發展主要糧食作物政策性保險,持續加大支農惠農力度。

目前,列入浙江省政策性農業保險品種目錄的共有水稻、養殖等62個品種。數據顯示,2016年,浙江全省政策性保險保費收入合計17596.92萬元,其中財政補貼15345.12萬元,佔保額的87.2%。

但據陳煥昌等政協委員調查發現,目前浙江省政策性農業保險仍存在幾個問題。

陳煥昌介紹,目前浙江保險項目沒有全面鋪開,各地險種發展不均衡,地方特色保險品種推廣難。“投保面集中在水稻、油菜、養殖等傳統農産品,如蕭山、東陽、諸暨、秀洲等4個縣(市、區)僅水稻、小麥和生豬保險就佔全部保額的8成左右。”

陳煥昌等委員還發現,浙江省內僅個別縣(市、區)開設了為數不多的地方特色農産品險種,地方特色保險品種推進力度不大。如余杭徑山、瓶窯省級現代農業綜合區,2011年至2017年,蔬菜、水果、水産品等面積合計達35953畝,但參加政策性農業保險面積為1793畝,僅佔5%。

另外,作為水産品大省的浙江,水産品保險還依然是農業政策性保險的難點。

“2016年海水和淡水養殖産量分別達到101萬噸和105萬噸。水産品價值高,受災後損失較大。”陳煥昌介紹,雖然省級和地方特色目錄中將淡水養魚、青蟹等水産品納入了保險目錄,但由於定損難度大,各地普遍沒有開展水産品養殖保險。如象山、蕭山等大面積養殖的南美白對蝦、梭子蟹、鱉等水産,因價值大、風險高、理賠定損難等原因,一直未被列為可投保政策性保險險種。

列席參加浙江省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的沈寶土認為,農産品尤其是水産品的理賠評估確實存在一定難度,比如一個甲魚塘在颱風期間受災導致多只甲魚出逃,但是保險公司實際上無法客觀認定魚塘內原有多少數量的甲魚,在理賠上也就會出現實際的困難。

陳煥昌認為,問題背後的原因在於部分地區宣傳力度不足導致農民保險意識不強,其次因地方特色品種無中央補貼,市縣政府對推動政策性農業保險意願不強。

沈寶土則建議,對部分保險險種的定價再做評估,可適當提高部分險種定價,“參保費用高,理賠自然就高。”

對於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方面的不足,陳煥昌提出,應制定出臺相關農業損失核定標準。“圍繞需求導向,加快農業保險服務體系建設,引入第三方鑒定機構,規範農業損失鑒定行為。同時積極探索氣象指數、價格指數、區域産量等創新型保險,提高農業應對自然災害和市場風險的能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