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東:無愧電影華表杯最佳編劇第一人

發佈時間: 2018-01-08 10:26:06 | 來源: 消費日報網 | 作者: 孟祥山 | 責任編輯: 秦金月

消費日報網訊(記者 孟祥山) “提升文藝原創力,推動文藝創新”,在十九大精神鼓舞下,“克拉瑪依——為中國原創編劇加油”活動近日舉行。一向堅持原創的著名編劇、中國電影文學學會會長、中國影協副主席王興東在開幕式上演講,贏得全場陣陣掌聲。他説:“原油是一切工業産品的能源,原創是一切電影産品的能源。我們的電影就是要在深入生活、紮根人民中進行無愧於時代的文藝創造。槍桿子捍衛旗桿子,維護國旗下每一寸領土的安全;筆桿子挺直腰桿子,用民族文化守護每一塊精神領地,鑄就中國人的精神支柱。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

他講話的視頻背景,展現創作《蔣築英》和《離開雷鋒的日子》兩次手握華表獎盃和金雞獎盃的圖片。特別是1993年廣電部艾知生部長親自為其頒發《蔣築英》最佳編劇獎的照片,引起眾人注意。據查,自1957年中國政府獎勵電影藝術成就,只獎影片,未有個人。從表彰1992年電影評獎時,開始設立編劇、導演、男、女演員四座個人單項獎,而且首次將天安門前的華表作為獎盃的造型。王興東拿下代表中國電影政府獎華表獎的第一個最佳編劇獎。《蔣築英》還獲得華表獎最佳影片獎,最佳女演員為奚美娟得獎。同年《蔣築英》在廣州獲得第13屆金雞獎最佳編劇獎,説明他堅持深入生活搞原創的作品,政府滿意,專家肯定,群眾擁護。只隔四年,王興東又因《離開雷鋒的日子》獲得96年華表獎優秀編劇獎和第17屆金雞獎最佳編劇獎,這是他四次去遼寧鐵嶺,發現了雷鋒戰友喬安山的事跡,結構成感人的故事,贏得廟堂點頭,群眾鼓掌的效果。劇作角度新穎,寫喬安山因車禍致雷鋒犧牲後,喬安山傳承雷鋒精神,這部電影紅遍大江南北,成為宣揚真善美的經典電影。

王興東從《蔣築英》拿第一個華表獎盃之後,連續有《留村察看》、《孔繁森》、《離開雷鋒的日子》,《良心》、《法官媽媽》等獲得政府華表獎盃。在真人真事的電影創作中有所突破,把英模人物寫成感動人心的電影故事,很多人非常想知道其中編劇的秘訣。在“克拉瑪依為中國原創編劇加油”的演講中,他飽含深情地談到:“如果我沒有和油田接觸的機會,就不會看到我這些獲獎電影。我從邊防戰士考入長影學習編劇,第一課就是給《創業》編劇張天民當助理,深入大慶油田,住幹打壘四個月,從勘探到鑽井,採油到煉油,到化肥廠,為採訪鑽井工人,有時住在野外鑽井隊裏。張天民是中國石油通,走遍中國所有油田,包括克拉瑪依,所以他才寫出反映鐵人精神的《創業》電影,採訪筆記寫了80多萬字。”

當王興東問張天民,當編劇需要這麼費勁嗎?張天民指著腳下對他説:“生活的大地蘊藏著無窮的能源,不下鑽頭打不出來的,打十米是水井,打下一千米才能出原油。沒有油,天上飛的地上跑的都玩不轉了。劇本創作同樣道理,只有向生活的大地開鑽,向生活要能源,向生活要能力,生活是源,人物是根,沒源沒根,一切發昏。”

電影劇本是用腳寫出來的。王興東為寫《蔣築英》採訪60多人,從長春到北京,到成都,用了一年多時間,採訪筆記寫了20多萬字。他深有感觸地説,紙上得來總覺淺,到火熱的生活中,到底層群眾中。他説:“有觸動才有感動,有感動才能激動,有激動也有創作的衝動。我的每部劇本都能找到生活的井位,我是‘只換鑽頭,不換井位’,盯住一個人,一鑽到底,直到鑽出油來,鑽到這個人的靈魂!我寫蔣築英,孔繁森,喬安山,牛玉儒,許海峰、劉長春,雷經天,鄒碧華,國旗設計者曾聯松,《法官媽媽》尚秀雲,這些人物都是從生活中鑽研出來的。感謝石油工人教會我‘鑽井採油’的方式,能源不枯,能力才強,有能量就有創新的膽量。”……在場的青年編劇都在仔細聆聽,拿筆記錄。王興東每一座獎盃後邊都是深入生活,貼近人物的有力證據,向生活的大地開鑽,向火熱的實踐拓取,向人物的靈魂世界探索,深入生活是堅持原創的前提,不要嚼別人嚼過的饃,不拆別人的舊毛衣重織一遍,不搞那種過濫的重復改編。

為原創加油,就是要發揚石油工人王進喜的鐵人精神,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看到王興東寫《蔣築英》的創作談,他始終動情地謳歌時代的英雄,《蔣築英》讓他拿到第一個華表杯,激勵引導他堅持弘揚主旋律,敢於寫時代英模人物,善於講好英雄的故事,因為這些英模人物都是從群眾中涌現出來的,是群眾愛戴的最善良的人,充滿大愛和人性的人。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就是要寫人民擁護和愛戴的人。回顧王興東創作的主旋律作品,都是滿腔熱情地謳歌共産黨人和謳歌英雄。所以,他的主旋律是正能量的,真正用筆桿子在挺起中國人的精神腰桿子。有這樣的實踐才有這樣思考,有這樣的責任才講究作品的格調。

今年66歲的王興東,在影視界闖蕩了40多年。他曾經與電影演員、導演的事業擦肩而過。1974年他23歲在延邊軍分區宣傳隊作過演員,長春電影製片廠準備重拍的《平原遊擊隊》,部隊推薦了他,試戲沒達標。但是,這次經歷撩撥出他對電影的興趣,開始收集電影劇本,並且悟出“劇本猶如交響樂章的總譜,一切表演不過是總譜下的符號”。“於是,我開始崇拜那些把人生宣言大寫在銀幕上的劇作家”。機會又來了,長影廠擴大生産到部隊招人,當時大學裏還沒有畢業生,只好在工農兵中挑選。他應招考入長影,退出現役,被分配到導演室。但他鐵了心要當編劇,最終還是去了劇本總編劇室當了編輯,這才有跟隨張天民學習編劇那段經歷。

向生活的大地鑽井採油,深入底層,勇為人先,這是王興東劇本創作的起點。1980年他發現齊齊哈爾扎龍有人工飼養的仙鶴,採訪了養鶴夫婦徐鐵林和黃瑤珍,創作了電影劇本《飛來的仙鶴》,這部電影由陳家林導演,首次將人與鶴的故事搬上銀幕,人鶴齊舞,美動天地。當影片獲得國家文化部1982年優秀影片獎(政府獎),踩著獎盃他和王浙濱進入長影創作組,由編輯變為編劇。那年他31歲已經編劇《明天回答你》、《白樺林中的哨所》,他總是肩扛著觀眾的眼睛,向生活的大地開鑽,當他撲進長春第一汽車廠,深入生活4個月,創作老解放汽車換型改造的工業題材《解放》;1996年他到雲南邊境前線,採訪自衛反擊作戰的官兵,創作了《陸軍見習官》和《我只流三次淚》,1986-1987年廣電部頒發政府獎,《解放》和《我只流三次淚》榜上有名,得到政府獎勵。生活沒有虧待尊重生活的編劇,生活大地提供他們藝術加工的原油。《蔣築英》是在他三次得政府影片獎之後,艾知生部長親自頒發王興東華表獎單項編劇獎,可見那時對編劇的尊重。

題材無禁區,作家有立場。王興東是黨員作家,他認為電影不是簡單的商品 ,也不是概念化宣傳品,而是作用於人的精神産品,應該傳播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在建黨七十週年之際,他創作的反貪肅紀的電視劇《紀委書記》獲得第一屆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1991年),參加了中宣部在上海頒發五個一工程獎會議上,受到丁關根部長的接見,鼓勵他為精神文明建設當好靈魂工程師。此後,他參與編劇的作品10部入選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第一屆《紀委書記》、第二屆《蔣築英》、第四屆《留村察看》、第五屆《孔繁森》、第六屆《離開雷鋒的日子》、第七屆《良心》、第十屆廣播劇《深情》、《生死牛玉儒》、第十二屆《建國大業》、《辛亥革命》,成為五個一工程獎入選最多的作者。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