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大數據時代誰來主宰個人數據

發佈時間: 2018-01-07 08:59:09 | 來源: 人民網 | 作者: 白楊 | 責任編輯: 吳知音

查看支付寶一年的帳單,不僅看到了全年支出記錄,還能得到“才華、能幹、溫暖”等酷評。這款運用大數據統計分析的年度帳單成了幾天來的新時尚,刷爆了網民朋友圈。就在大家競相轉發調侃之時,並沒有察覺到個人數據資訊已然悄無聲息地落入他人掌控之中。

支付寶年度帳單推出後,就有人指出帳單下方有一行很小的字“我同意《芝麻服務協議》”不但字特別小,還替用戶勾選了同意。許多用戶並沒有注意到提示,等於默認接受了服務協議。簽署這份極易被用戶忽略的《芝麻服務協議》,意味著芝麻信用可以向第三方提供用戶的個人資訊。芝麻信用還可以對用戶的全部資訊進行分析並將分析結果推送給合作機構,如果用戶拒絕第三方查詢其個人資訊,芝麻信用可不予支援。言外之意,用戶一經同意《芝麻服務協議》,個人資訊使用分析等權利,將由芝麻信用做主,本人或無權干涉。

這樣一份強勢服務協議包攬了用戶個人數據的使用、分析、開發等授權,授權模式採用了默認勾選,基於用戶對其支付平臺的信任,支付寶方有意不突出呈現服務協議的具體條款,套取了許多用戶個人資訊的授權。

對於網上非議,芝麻信用管理公司也及時予以回應。稱已經調整了頁面,取消默認勾選,同時還給出了取消授權的支付寶客戶端操作提示。並表示“不過度採集,更不會濫用數據。”

雖然芝麻信用及時修正了套取個人數據授權的做法,但年度帳單攜帶私貨《芝麻服務協議》的行為卻失信於民。一個徵信平臺缺少基本的誠信,如何讓更多人認可。徵信機構作為第三方平臺,具有獨立分析能力,不受商業盈利的干擾才能彰顯其公信力。支付寶一方面從用戶身上獲取盈利;一方面芝麻信用又通過無償使用用戶數據制定評價標準。用戶使用螞蟻金服提供的金融服務、支付寶交易數據、消費金額等都會對綜合評分産生影響。如果徵信評價機構與被評價的用戶之間有利益糾葛的話,其公信力自然也會大打折扣。而芝麻信用所獲取數據源於阿里巴巴的電商交易數據、螞蟻金服的網際網路金融數據,缺少用戶個人資訊、經濟資訊的全面收集,無法涵蓋用戶的公共記錄,債權債務糾紛等資訊,很難多維度評價個人徵信情況,所作結論也難免有失偏頗。更為重要的是個人徵信平臺依法應有準入機制,目前芝麻信用尚未得到相關部門的許可,還缺少合法身份。由此可見,芝麻信用平臺本身的信用也是打折扣的。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用戶每天都有大量的數據排放,數據幾乎滲透到各個領域。“大數據”時代讓每個人變得“透明”,生活中的位置資訊、消費習慣、人際交往等許多數據,都在被有意無意的採集,而人自身卻可能一無所知。你的行為可以被預測,你的隱私可以被監測。

用戶隱私資訊的收集宜少不宜多,大數據收集不是越大量越好,涉及個人隱私方面的資訊反而越少越好,遵循“數據最小化”原則。對個人資訊使用,用戶應擁有足夠的控制權。毋庸置疑,用戶在大數據時代對個人資訊被收集和使用應享有充分的知情權,也有權拒絕不合理的收集和使用。

當下,在許多領域中,重要決策越來越依賴大數據分析。這些數據的收集、存儲、管理和分析為社會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也帶來新的挑戰。大數據更似一把雙刃劍,監督和管理好大數據應用的各個環節,才能更好其發揮作用。有人説大數據主宰了現在和未來,不要忘了你才是個人數據的主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