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台車、千余人、二萬五千里行程,近千萬人次網上參與,橫穿大半個中國,他們為何而來?
為了黃河!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歷史和現實意義歷來受黨和人民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曾專程考察黃河,2016年8月又到黃河發源地——青海三江源調研。中國共産黨領導的人民治黃70多年,母親河惠及億萬人民,未有一次決堤。
18日“保護黃河萬里直播行動”在黃河源頭青海瑪多直播結束,活動圓滿落幕。
18日,由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主辦、北京文化産業商會協辦的“保護黃河萬里直播行動”在黃河源頭青海果洛瑪多縣結束了總計20期的直播。
此次活動是歷史上首次全程直播報道哺育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直播行動歷時7、8兩個月,分兩期進行,每期約15天,第一期從7月2日到7月16日,到達山東、河南、陜西、山西,第二期從8月6日到8月20日,到達內蒙古、寧夏、甘肅、青海,行程約2萬里,途經20個地市州30多個站點。目前,直播活動觀看人次已近千萬。(網友可下載《議庫》APP或在一直播上觀看直播)
黃河沿岸的黃河文化、黃河民生、黃河生態是此行關注重點。活動如火如荼進行時,參加直播活動的多位政協委員也在中國網《議庫》APP發起了關於黃河保護的徵集提案。截止目前,共有5位政協委員發起了7份關於黃河的提案,並向網友徵集意見。提案從黃河水資源規劃利用、黃河灘區居民安置、黃河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發現問題,提出建議,並與網友互動討論,齊為保護黃河建言獻策。
參加直播活動的全國政協委員王樹理委員是濟南人,生在黃河邊,王委員對黃河有説不盡的感情。此次全程參加黃河直播活動,從黃河入海口山東東營一路走到黃河發源地青海瑪多縣,王樹理不僅撰寫了《牽著母親的手》系列文章,還是徵集提案發起“大戶”。
全國政協委員王樹理參加了“保護黃河萬里直播行動”全程併發起多份徵集提案
看到黃河你會想到什麼?
“我一直覺得黃河是咆哮著前行,她怎麼會如此和藹呢?”在讀小學四年級的12歲淩檬這樣説。在鄭州開封城北的柳園口黃河大堤上,我們與淩檬一家相遇,淩檬是安徽省宣城市人,今年暑假她專程跟隨父母、祖父母一同來到開封柳園口看黃河。
“我很早就從書本中知道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也很想看看,但今天看到的黃河卻和我想像中的不一樣。”淩檬的媽媽説,這次出來就是希望能讓孩子記住母親河,好好保護黃河。
“對青少年進行愛護母親河,保護母親河的教育,不僅是傳承中華文明、弘揚正能量的需要,也是堅持文化自信,維護民族尊嚴,提升青少年政治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王樹理認為,近二十年來,母親河教育有減弱的傾向,致使許多青年老師不懂得如何向學生教導母親河知識和黃河文化。於是,王樹理在《議庫》APP發起了《關於將母親河教育納入中小學教材的提案》的徵集提案。他建議,在中小學教材中,除了地理課要加大對黃河、長江等河流的教育,語文課、政治思想課及課外閱讀教材,都要加大這方面內容。同時還應改變應試教育僅靠分數當家的狀況,給學生更多接觸黃河、接觸社會機會,把黃河的擔當精神,對民族的責任感等,灌輸給青年一代。重要的是要及時組織編寫專門的母親河保護的中小學教輔教材。
“黃河教育確實應該走進課堂,不能讓越來越多的孩子對母親河感到陌生。”網名為“枕頭007”的網友表達了認同。
幾千年老字號黃河灘紅棗銷量不佳,價格低廉,小棗難賣,這咋辦?
《議庫》上面有良策。山西呂梁紅棗産區處於中國紅棗原發帶核心區,栽培歷史悠久,發展底蘊深厚,享有“臨縣紅棗甲天下”的美譽。然而在黃河直播呂梁站,王樹理卻了解到,沿黃地區多年來精心打造的棗樹,在進入盛果期之後,棗難賣,而且在晉陜大峽谷兩岸,棗樹不僅僅是經濟作物,更是綠化荒山防止水土流失的自然植被,如果因為紅棗價格低廉引起砍伐,不僅是減少群眾收入,更為重要的破壞自然生態,帶來新的水土流失。對此王樹理在《議庫》APP發起了《關於採取得力措施保護晉陜豫魯沿黃地區棗樹生産的提案》,建議實行保護價,給群眾吃定心丸。他還提議要加大棗産品科研開發,提高産品品質和生産能力,確保群眾生産的小棗賣得出,收益合理。
“非常及時!紅棗在黃河流域內的“雙重屬性”不能丟!就像寧夏枸杞的經濟和生態價值一樣!”對於王樹理的建議,議庫網友積極響應,紛紛點讚。
黃河沿岸三北地區風沙和空氣污染防治,也是王樹理關心的重點。十七年後重走庫布齊沙漠,黃沙漫漫變青山綠水,王樹理感慨不已。他建議要大力推廣寧夏、內蒙等地治沙經驗,儘快召開第四次全國治沙工作專題會議,推廣草、喬木、灌木結合的立體式防治措施,還要把封沙造林與河長制結合起來,也要有“沙漠長”、“片林長”等。
全國政協委員溫建民在黃河直播“對話黃河”第4期沙龍上發言
黃河在寧夏段最缺什麼?
缺水。參加直播活動第二期全程的全國政協委員溫建民在隨活動組走過內蒙、寧夏后發現,目前黃河水資源缺乏, 水量逐年減少,西部地區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寧夏銀川、中衛地區不足200毫米,僅靠地表增水不太可能。針對此現狀,他在《議庫》APP上建議在節流開源方面採取更多科技手段來解決黃河水量下降問題。通過“空中調水”,將空中有水的雲層引到西北, 改變局部氣候條件, 增加降水量,還可以通過科技手段,將別的水系的水引到黃河,包括南水北調工程,讓黃河和長江“握手。
“保護黃河萬里直播行動”第一期嘉賓、山東省政協委員孫義福在濟南站現場為黃河直播寫就《黃河母親》歌詞
老黃河”赤子之心牽掛誰?
“萬里來探親,一片赤子心,黃河母親好,中國夢成真。”這是黃河直播第一期嘉賓山東省政協委員孫義福在濟南活動現場為黃河直播寫就的《黃河母親》歌詞,曾擔任山東省水利廳副廳長、被稱為“老黃河”的他,也把這份赤子心放在了深深牽掛的黃河沿岸百姓身上。
孫義福説,黃河下游灘區涉及河南、山東兩省,至今還有約190萬農民居住在灘區。這些群眾為治理、保護黃河,作出了巨大貢獻和犧牲。但至今他們的生命安全仍有很大隱患,生産生活仍有很多困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能拉下一個人。保護和幫助他們,也是保護和愛惜母親河題中應有之義。為此,他在《議庫》APP上發起《關於加快實施黃河灘區農民安居和配套工程的建議》的徵集提案,建議應因灘制宜,國家統籌加大幫扶力度,加快黃河灘區百姓脫貧奔小康的步伐,讓他們共用改革發展的成果。
“支援!百年大計,以民為本。治理黃河是千百年的目標和任務,因灘制宜,不放棄保護母親河,也要保護好周圍的民眾!”對於孫委員的建議,網友給出了這樣回應。
黃河直播第一期活動西安站中,陜西省政協委員陳利(左)與天津市政協委員、政協文史委主任祝寶鐘(右)交談。
陜西延安市政協常委、社法委主任宋殿勇在黃河直播“對話黃河”第2期沙龍中發言
此外,針對今年黃河陜西段大雨洪澇問題,陜西省政協委員陳利建議要要實行黃河全流域統一規劃,合理利用水資源,關注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合理佈局,興修水利樞紐和水利設施,保證蓄洪泄洪有條不紊,讓枯水期不斷流,豐水期不洪災。陜西延安市政協常委、社法委主任宋殿勇則發起《關於對母親河流域古動植物化石遺址保護的建議》的徵集提案,建議加大對黃河流域內古動植物化石的調研與保護,並建設古動植物化石博物館,填補國內外古動植物史研究空白。
此次由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發起的“保護黃河黃河萬里直播活動”,目的在於號召廣大網友尤其是青少年理解黃河、親近黃河、保護黃河。目前已開展20場直播、9次錄播、5次沙龍,前後有全國、省級、市縣級政協委員,地方黨政領導,黃河水利專家,文化學者,“黃河母親”代表、媒體記者約1000人次參加活動,近千萬人次觀看直播視頻,包括《人民日報(海外版)》在內的70多家報紙、電視、網路媒體對活動進行了近500多次報道。
相關資料:《議庫》簡介
《議庫》項目由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創建,是全國首款專門探索“網路議政”的移動客戶端,也是堅持“四個自信”、整合統戰政協資源服務國家軟實力建設的重要實踐,也是依託網際網路平臺為政府和社會各界提供新型智庫諮詢等配套解決方案。
《議庫》項目整合中國網中國政協頻道資源和影響力,以70萬全國各級政協委員和200萬統戰領域及相關各界精英人群為主要用戶,輻射、聯接廣大網友,為政協委員和政府、行業、企業和網友提供提案徵集、民意徵詢、調查調研、智庫諮詢、數據檢索、資源整合、線上線下交流等服務。
《議庫》項目自2015年探索建設,2016年1月正式上線,現已有《議庫》APP客戶端30多萬下載量;在全國率先建立了20萬條以上的全國、省、市級提案庫、委員庫、資料庫;2016年被《光明日報》評為“2016中國智庫自身建設標誌性事件”;2016年、2017年兩度為總理政府工作報告徵集數百份政協委員的意見建議;項目被越來越多的政協委員和高端精英人群認可。
更多精彩進入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