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忠黃河樓。于連祥攝
黃河樓彌補了“神州八樓,黃河無份”的缺憾
作為寧夏黃河金岸的標誌性建築,中華黃河樓被稱為“黃河金岸第一高樓”,總高108米,與黃鶴樓、滕王閣、岳陽樓和鸛雀樓並稱中國五大名樓,彌補了“神州八樓,黃河無份”的缺憾。拾級而上登頂,可一覽“天下黃河富寧夏”的美景。
黃河樓內設有寧夏黃河博物館,此次活動,攝製組跟隨講解員參觀了寧夏黃河博物館。黃河博物館從黃河文化、灌溉文化、農耕文化、回族文化,黃河新韻等5個方面,反映黃河金岸靈魂。運用LED-3D技術、實物、場景等元素,再現數千年來從大禹治水到人民治黃、開發黃河造福人類的歷史,充分展示“黃河大文化”。
黃河樓還設置了四個門樓,分別為青龍門、白虎門、玄武門、朱雀門;黃河樓的大牌樓是黃河樓的主入口,在牌樓的正面主匾上書寫有四個大字“大哉黃河”;在牌樓的背面主匾上書寫有四個大字“美哉黃河”。其寓意為:大哉黃河、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美哉黃河、國泰民安、河清海晏。寄望了感恩母親河、建設黃河樓的美好心願。
吳忠富庶,是歷史上的戰略要地
“黃河富寧夏,最富是吳忠”。
吳忠古稱靈州,是我國歷史上的戰略要地。尤其隋唐五代時期,它直屬“京畿”管轄,是唐代的“深圳特區”,被史學家稱為“天下糧倉、軍事重鎮、交通樞紐、民族樂園、商貿都會”,有著非常重要的歷史地位。
元末明初,寧夏境內軍隊為保證軍糧自給實行軍墾,今銀川、吳忠附近設置了許多軍屯堡寨,初無名稱,以屯長的名字相稱。時間長了,屯長的名字便演變為地名。這便是吳忠名字的由來。
吳忠名字出現雖然較晚,但其有城建的歷史卻十分悠久,其富庶更是有傳承的。
三萬年前,就有人類在此生息,靈武水洞溝遺址是全國著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人類活動之地;“安史之亂”,唐肅宗李亨在靈武登基,這裡是當時的全國政治中心;清末,在太平天國的影響下,金積堡成為當時以馬化龍為首的回民反清基地中心;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都曾在這裡屯兵駐守,農耕桑麻。借賀蘭山作屏障,得黃河水的養育,林茂糧豐,六畜興旺,天下糧倉。烽煙疊起,金戈鐵馬,歷為西北重鎮。
辛亥革命後,靈州民軍在寧夏革命黨人的領導下首先光復,動搖了清王朝在寧夏的統治;1936年,中國工農紅軍揮戈西征,解放了鹽池、同心的廣大地區,創建了鹽池縣蘇維埃政府和陜甘寧省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
自西漢以來,吳忠一直是河東地區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重地,是連接陜、甘、青、蒙四省區的交通要衢,也是西北和京津地區商品流通大格局中的著名商埠。
唐代詩人韋蟾有詩曰:“賀蘭山下果園成,塞北江南舊有名”。詩中的“果園”就是指今天的吳忠市。
值得一提的是,靈州曾經是西夏的首都,西夏政權以此為中心,開疆拓土,雄霸一方,與遼、北宋、南宋、金長期成鼎足之勢,週旋于各大國之間,立國比北宋、金、南宋都長。
更多精彩進入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