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記者 王靜 實習生 張樾 張佳琪 巴彥淖爾 北京 報道
8月9日上午,中國網“保護黃河萬里直播行動”第二期第2站(總第13站)走進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在活動的“對話委員”環節,來自全國不同地方的全國、省、市三級政協委員為保護黃河水建言獻策。
本次直播行動在一直播“議庫”賬號直播,網友也可以下載議庫APP觀看直播。
截至記者發稿時間,本次直播點擊量已達41萬。
“保護黃河萬里直播行動”由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主辦,北京文化産業商會協辦,中國農業銀行、黃河勘測規劃設計有限公司大力支援,中國網中國政協頻道、全國首款網路議政平臺《議庫》、中國汽車文化促進會、北京東方美亞影視傳媒有限公司承辦。
“保護黃河萬里直播行動”第二期第2站(總第13站)巴彥淖爾,出席委員現場合影。江玲攝影。
對話嘉賓: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骨科主任 溫建民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伊斯蘭教協會副會長、中國作協會員 王樹理
天津市政協委員、天津市政協文史委主任 祝寶鐘
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政協委員、市環保局局長 尹兆明
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水務局副局長 步豐湖
開挖渠道引水灌溉 巴彥淖爾變黃河的“害”為黃河的“利”
主持人:今天直播“對話委員”環節,首先有請巴彥淖爾政協委員、市環保局局長尹兆明跟大家介紹一下黃河在巴彥淖爾段這麼多年來的水環境狀況和治理是什麼樣的。
尹兆明:好,各位網友好!真誠地邀請各位網友來巴彥淖爾做客。大家都知道“黃河百害,惟富一套”,就是指的我們巴彥淖爾。巴彥淖爾是黃河流經5464公里距離上取水量最大的地級市,我們巴彥淖爾因黃河而生,因黃河而富,因黃河而美,也被譽為“塞上江南”、“中國的米糧倉” 。
黃河流經巴彥淖爾345公里,我們每年過境的水流量是315億立方米,取水51億立方米,灌溉著1000萬畝的河套平原,我們應該是因黃河而生、而長、而富的子民。大家都知道“黃河之水天上來”,那麼黃河作為天賜我們巴彥淖爾河套人民的生命線、經濟線,也是我們的財富線,我們有責任、有義務保護好我們的母親河,把母親河維護和呵護得真正成為養育我們的財富之源。
近幾年,巴彥淖爾變黃河的“害”為黃河的“利 ”,通過開挖渠道,引水灌溉,營造了我們全國最大的自流灌區之一,成為我們全國優質農畜産品生産基地。當然, 任何事物都有它有利有弊的一面。因為黃河水本體的河水每升有0.5毫克的鹽分,再加上我們河套平原是在黃河衝擊下形成的,本體的鹽分比較高,導致了土壤的鹽鹼化比較重,所以我們在引進黃河水灌溉河套平原的時候,也增加了我們河套土壤的鹽鹼化,導致了河套平原的次生鹽鹼化比較嚴重。
上世紀70年代,我們巴彥淖爾人民開挖了總排幹,實現了黃河有灌有排,每年我們引黃河水50億立方米,用於我們河套的工業、農業,包括我們河套灌區170萬人民的生活飲用水,同時也帶來了鹽鹼,我們每年要通過總排幹排出4億立方米的黃河水。通過黃河,引水水來,排水水走,通過總排幹把鹽鹼排出去,那麼,那個水排到哪兒了?就是排到了我們的烏梁素海。
烏梁素海歷史上是黃河故道衝擊而形成的一個湖泊,是地球同緯度面積最大的一個濕地湖泊,歷史記載,最大的時候1000平方公里,現在是293平方公里。烏梁素海承載了我們河套平原鹽鹼土地調解的功能。當然了,隨著鹽鹼化的增加和我們污水的排入,烏梁素海的污染也在逐步增加,到2008年達到了極致,就出現了黃藻。2008年以後,我們加大了烏梁素海的治理力度,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理念的不斷深化,各項污染治理措施不斷加強,使烏梁素海的水質出現了明顯的好轉,由過去的劣五類,達到了五類,局地達到了四類。
環保這一塊,我們主要抓了這幾個方面的工作:第一抓污染物的減排,我們全市現在涉水的污染企業有82家,這82家全部實現達標排放,我們還做到了實時監控,確保不使一滴超標污水進入烏梁素海,這是第一項工作;第二項工作就是積極協助和推動農業的滅源污染制,每年進入烏梁素海的污水大概是5億方左右,這其中有4億方是農田退水進入的,近5000萬方是我們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所以説我們污水治理這塊,一個是抓污染源治理,第二個是協助農業方面抓好滅源的污染控制。為了實現烏梁素海水質的好轉,還烏梁素海秀美的“塞上明珠”的本來面目,我們環保工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以及市裏制定的相關生態環保政策,全力以赴抓好污染項目的治理,保護好黃河,保護好烏梁素海,也保護好我們河套平原這塊綠洲。
更多精彩進入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