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黃河”議庫系列沙龍首期召開 委員專家獻策

發佈時間: 2017-07-08 12:06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秦金月 張寧銳 | 責任編輯: 江玲

 中國網鄭州7月8日訊 (記者 秦金月 張寧銳)7月7日上午,由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主辦的“保護黃河萬里直播行動”特別項目“對話黃河”系列沙龍第1期(議庫沙龍總第4期)在河南省鄭州市黃河博物館召開。

本次活動主題聚焦黃河中下游生態保護和民生關懷,十幾位各級政協委員和黃河專家為保護母親河建言獻策。

黃河是世界著名的懸河,“沒有黃河的安全,就沒有黃河流域的生態。”黃河勘測規劃設計有限公司總工程師、住房城鄉建設部第八批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景來紅首先表明觀點,他認為,安全是生態保護的前提。景來紅介紹,相關方面正在論證、啟動壺口瀑布向西約10公里的古賢水利工程項目,如果能夠建成,就可以與小浪底水利樞紐形成協調、配套的調沙調水體系,更好保障黃河安全。

水資源安全也是重中之重,大西北的生態和民生,與黃河水資源密切相關,所以景來紅強烈呼籲南水北調的西線工程開工。

沙龍現場合影

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原總工程師姜乃遷也認同景來紅的觀點:1972年至1999年,黃河有21次斷流,大量數據顯示,水資源的總量在減少,這對於黃河來説就是生態問題。姜乃遷呼籲,一定要維護黃河的健康生命。如果黃河的“生命”出現問題,黃河流域的生態乃至整個中華民族都將出現嚴重的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伊斯蘭教協會副會長、中國作協會員王樹理參與了“保護黃河直播行動”的行程。他強烈建議,保護母親河的內容應該進入中小學的課本,黃河知識的普及對於中國人來説是一件大事。沙龍召開當天,恰逢“盧溝橋事變”80週年紀念日,王樹理也希望借這個特殊的日子,呼籲加強“對娃娃們的母親河教育”。

山東省政協委員、省水利廳原副廳長、南水北調局原局長孫義福説,人民治黃的71年是豐功偉績的71年,也是響應毛主席“把黃河的事情辦好”的號召的71年。面對新形式、新要求,治黃要從更長遠的角度考慮問題。孫義福認為,第一,要維護黃河的“健康”;第二、保護母親河的“生命”,就要有水質好的水,因此,要把黃河水質的保護提上重要議程,並且黃河沿途各省市都要參與到其中來;第三、政府要把灘區移民奔小康作為一個重大的民生議題納入議程,解決灘區人民的安居問題。

天津市政協委員、天津政協文史委主任祝寶鐘調研發現,黃河歷史上的老問題仍然是利劍高懸,現在又出現了一些新問題。祝寶鐘建議,要進一步加強頂層的規劃。他並不贊同各省市無止境地修建黃河景區,景區越多,對黃河的壓力就會加大。祝寶鐘呼籲各級政協委員,要像建議大運河申遺那樣,在充分論證的前提下,推動黃河分階段申遺。不過,黃河勘測規劃設計有限公司規劃院主任工程師潘明強卻抱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黃河申遺一定要慎重,申遺保護與水利工程建設,面臨現實法律困境,黃河治理還任重而道遠。

河南省工商聯常委、河南北方集團董事長王新文是1987年首次黃河探險漂流的隊員,是位“老黃漂”。他認為,保護黃河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親近黃河、走進黃河。多年來,他調研了很多黃河沿岸的村莊,發現黃河沿岸的很多居民都有生態保護的想法,也願意付諸實踐。因此他呼籲,讓孩子們走進黃河,讓黃河兩岸的人民、志願者參與到治理黃河中去,哪怕是用最簡單的方法,比如撿垃圾等,都可以增強人民的參與感,讓普通百姓與黃河的關係更貼近。

此外,全國政協委員、河南中醫藥大學教授司富春,黃河博物館副館長張懷記等數十位政協委員和黃河專家學者參加沙龍,共話黃河生態保護和民生關懷。

中國網中國政協頻道主編、《議庫》創始人張寧銳主持沙龍,他介紹,在中共十九大召開前夕,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聯合多家單位,發起“保護黃河萬里直播行動”,歷史上首次全程直播報道哺育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全景呈現人民治黃71年來的經驗、探索和業績,以及黃河給沿岸人民帶來的發展和機遇,這也是媒體的使命所在。同時,本次活動也請政協委員和專家對黃河的保護提出建議。人民治黃71年來,黃河安瀾,但事實上,黃河流域仍存在多個方面的問題。本次活動旨在從黃河生態保護、黃河民生關懷、黃河文化傳承三個方面來研究調研黃河,並希望調研成果進入國家的議事日程。因此,希望政協委員和黃河專家在此行中的建言獻策能夠最終形成提案,並由政協委員提交至2018年全國兩會。本次沙龍的主要議題,就是與會嘉賓建言獻策,為保護母親河出一份力。

據悉,嘉賓在對話黃河系列沙龍中的建言獻策最終會形成一整套鮮活的、系統的、角度多元的圖片影像資料和研究資料,為國家宣傳黃河、記錄黃河、治理黃河做出貢獻。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