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1月15日訊 (記者 張寧銳 王靜 實習生嚴倩格)創新精神是中華民族進步的重要支柱,也是時代發展的最強音。如何實現京津冀協同創新?又如何將創新落實到實處?正在參加2017年北京兩會的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市工商聯副主席王報換接受中國網政協頻道專訪,建議打造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王報換認為,京津冀協同創新的關鍵在企業的協同創新,尤其是民營企業的協同創新。
京津冀協同創新是強基固本之策
王報換接介紹,從創新到協同創新,再演變到大家現在關注的協同創新共同體,這是從實踐中來的智慧。今年北京市政府和政協的工作報告把打造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打造協同創新共同體,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了一個基本的共識。京津冀協同創新對於京津冀協同發展而言,既是第一動力,是第一抓手,也是協同發展的強基固本之策。
為什麼説協同創新是強基固本之策?王報換解釋:京津冀協同發展具有多維度和多方面的特點,但最終是要形成協同創新的高地,以“共同體”來拉動中國經濟的發展,形成新的發展極、增長極、創新極,所以是強基固本之策。
協同創新關鍵在於有主體
協同創新如何才能落到實處?王報換認為關鍵要有協同創新的主體。主體是誰?很多人認為主體應該在政府,也期盼著三地政府之間有所協同,或者科研院所之間協同。王報換認為,企業的協同創新是京津冀協同創新很重要的方面,尤其是民營企業的協同創新,不可忽視。
王報換分享了兩組數據:北京的民營企業佔北京市場主體的90%以上;民營科技企業佔民營企業的90%以上,這兩個“90%”是實施京津冀協同創新的最大潛力點、增長點,也是創新力量的增長點,應該發揮創新的優勢作用。
北京市工商聯圍繞“京津冀協同創新”已經開展了諸多探索,一手抓疏解工作,一手抓創新。通過創新來推動北京的民營企業轉型升級、提值增效,為北京經濟高精尖發展做出貢獻,也為打造京津冀協同創新有機體做出北京民營企業尤其是民營科技企業應有的貢獻。
京津冀三地工商聯達成戰略合作
“工商聯和商會作為政府和市場之外的第小偷、第三種力量,正在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它彌補了政府和市場這兩隻手有時候‘握得不緊,握得不實’的問題。”王報換説。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京津冀協同發展之後,當年3月,京津冀三地工商聯第一時間啟動了戰略合作並簽署協議,加強了合作互助,還成立了京津冀三地的三大聯盟——金融服務聯盟、法律服務聯盟、職業教育服務聯盟。通過這三大聯盟,為三地民營企業的協同創新搭建服務平臺。比如,金融服務聯盟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提供融資便利;法律服務聯盟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法律服務,凈化市場環境;職業教育聯盟能夠培養企業急需的人才,尤其是培養出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在北京工商聯帶領下,北京一千多家民營企業曾去天津、河北進行項目對接,已促成多方合作。另外,北京市工商聯在京外和境外,成立了一百多家非公經濟發展的服務基地,幫助北京的民營企業更好地走出去。
王報換説到,“當企業協同了,産業就協同了,經濟大格局也協同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