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商界傳奇:姑蘇城裏的“奈米僑”

發佈時間: 2016-11-17 10:14:29 |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 作者: | 責任編輯: 江玲

不久之前,在中國僑聯第六屆新僑創新創業成果展上,一個特別的群體吸引不少關注的目光——“奈米僑”。他們是來自蘇州奈米城的華僑華人創業者,大多擁有海外求學工作的耀眼履歷,卻紛紛選擇回國,在這座如今已是全球最大的奈米技術應用産業綜合社區創新創業,在小小的奈米世界為中國各個行業的發展探尋無限可能。

日前,本報記者採訪“奈米僑”中三位美籍華商。他們之中,有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江必旺,有榮獲2016年中國僑界貢獻獎創新人才的姚毅,也有年輕的“80後”海歸創業者段浩。他們的故事組合在一起,映現的正是一幅姑蘇城裏“奈米僑”的最生動群像。

關於改變的夢想

説起來,江必旺已是蘇州奈米城裏的“老人”。2007年,作為園區第一屆科技領軍人才項目引進的海外人才,這個帶著閩北口音的美籍華人把家搬到這裡,創立蘇州納微科技有限公司。

彼時的江必旺,剛剛回國一年,有著先後求學于北京大學、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出眾背景,申請10余項國際專利,創建了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納微米材料研究中心,有近20多年的國內外研發經驗。不過,對於創業,他還是個新手。

“中國在奈米領域的學術研究其實很強,但在幾乎所有的高端奈米材料應用方面卻都是空白。”和記者聊起當初為何走出舒適安逸的象牙塔,走進充滿風險的陌生商界,這個言談之間依然透著一股“書生氣”的華商不假思索地説,他想做些改變,希望把技術轉化成産品,推動國內奈米材料的應用和産業化。

相比剛來時的略顯孤單,如今江必旺在奈米城裏有了越來越多志同道合的夥伴。同樣來自美國的姚毅已在這裡工作快6個年頭。他創建的蘇州雷泰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專注于奈米智慧直線加速器的研發生産,明年初就將推出樣機,這讓他最近忙得幾乎腳不著地。

“那時出去留學,就是想著要從美國學到知識,回來報效祖國。”這位早年畢業于國防科大的老一代留學生還保留著軍人般的熱血激情。早在上世紀90年代,姚毅就曾和妻子一起回國創業。雖然之後一度重返美國,但回國的念頭從未在他的心中消失。

2010年,在廣州留學生交流會上,蘇州奈米城負責人對姚毅設計的用於放射治療的奈米智慧直線加速器産生濃厚興趣,向他發出邀請,雙方一拍即合,姚毅再次踏上回國創業之路。

“目前,中國用於放射治療高端設備的技術95%以上都是靠進口的,中國雖然一直在做,但是沒有做好,我希望帶回的技術和産品,能為改變這一狀況貢獻力量。”這一次,姚毅的目標更加清晰明確。

改變,這是奈米城裏的“奈米僑”們想得最多、做得最多的事,也是他們攜技術漂洋歸來的最重要原因。其實,對於他們當中的不少人而言,來到奈米城,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改變。正如“80後”創業者段浩所説,相比自己從前在美國一些大型公司優渥的工作待遇,創業總讓人覺得“苦哈哈”的。但當知道手中的精密技術能為國內許多行業帶來一些實實在在的變化,回國創新創業成了義無反顧的選擇。

守住寂寞和艱苦

當然,改變並不那麼容易。

“技術不等於産品。”這是江必旺創業近10年之後最深的感觸。“要把一個技術真正轉化成一個産品,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

江必旺用了整整8年的時間,將自己研發的用於醫藥純化的單分散硅膠色譜填料微球實現産業化。而研發這項技術,他只花了兩年。

“一個新産品可能有很多優點,但一旦有一個缺點,就可能被市場排在外頭。”過去的8年,江必旺做的就是將技術在産品化過程中,在原材料、工藝、成本、性能等幾乎所有環節可能出現的缺點一一改進。

這個過程無疑是煎熬的,尤其是在追求短平快的市場大氛圍下,江必旺不可避免地受到過各種勸説或質疑。甚至連公司的投資方都一度勸他,不一定非要做這樣技術難度大、研發時間長、風險大的高端産品,做一款中低端産品,或許可以更快地掙錢並將公司送上市。

面對可能的捷徑,固執的江必旺沒有猶豫。“我回國的目的不只是為了掙錢。”在他看來,“國內缺的是能沉下心來、真正幹實事的人和忍耐寂寞、堅定創新的追求。”而他,就要做這樣埋頭幹活的人。

最終,堅持為江必旺帶來了成功。如今,他的公司已開發出上千種高性能、高附加值的奈米微球産品,成功應用於液晶顯示、生物制藥等産業,填補多項國內技術和産品的空白。

時間,似乎是這些“奈米僑”最願花費的成本。因為他們堅信一條質樸的道理:慢工出細活。姚毅帶領團隊研發設計出奈米智慧直線加速器,同樣用了8年的時間。而其中一個核心部件電動光柵,他們回國後不斷改進,前前後後做了9個版本。

要耐得住寂寞,還得吃得起苦。對於10多歲就去美國生活的段浩來説,回國創業意味的是一個不再安逸的選擇。而年輕的他,同樣選擇為目標而堅持。

段浩和父親在美國共同研發的奈米級生物表面活性劑可以通過生物酶技術,應用於油田三次開採,達到增産的目的。回國之後,為了讓這項技術更加適合國內油田的具體生産需求並且得以推廣,段浩需要到全國各個區域的油田進行試驗。於是,風餐露宿成了家常便飯。

“中午吃飯的時候,油田附近往往連塊坐的石頭都沒有,就只能坐在頭盔上。”段浩對這樣的艱苦早已不陌生。創業之初,為了節省開支,他甚至坐了三天兩夜的綠皮火車去新疆克拉瑪依油田。

習慣嗎?“早就料到了。如果説為什麼堅持,那就是一個念頭,我不幹誰幹?”段浩篤定地説。他驕傲地告訴記者,回國創業這三四年間,基本上中國所有的油田,他都去過。更讓他高興的是,他的技術一次又一次地讓油井生産出更多原油。“我還記得第一次監工是在河南油田的3—418井,那次的效果超出這口油井的歷史最高産量,從施工前的每天0.8噸增産到4.8噸,而且效果持續了12個月。”説到這些,段浩年輕的臉上滿是興奮的笑意。

引領世界的技術

如今,經過多年的努力,“奈米僑”的産品陸續進入中國市場,甚至國際市場。

這兩天,段浩忙著飛赴印度尼西亞,與該國最大的國家石油公司洽談合作。接下來,他的産品還有可能進入石油巨頭殼牌的採購名錄。“在我的辦公室裏挂著一張世界地圖,打開一個國家的市場,我就在上面插一面小旗子。”段浩笑著説,如今已有近10面小旗插在了北美以及中東一些主要産油國的地圖上。

而相比10年前剛回國時的“兩眼一抹黑”,現在的江必旺對於國內奈米材料的應用市場更加熟悉,每年近20億元的産量讓他對自己要做的事也更有底氣。“我們要做的不僅是填補國內市場空白,最重要的是有能力引領世界技術。”

對於“奈米僑”們來説,技術是取勝的最強殺手锏。

創業近10年來,江必旺始終親自管理統籌公司的技術研發,130個人的團隊中有50人專門做技術。在他看來,掌握技術就意味著掌握話語權。“過去,沒有我們自己生産的奈米材料,液晶顯示屏、生物制藥等領域的很多産品都被其他國家所壟斷,這就意味著這些産業永遠被別人‘掐著脖子’。”江必旺説,接下來,他還打算逐一突破奈米材料在醫學診斷、航空航太等更多領域的應用。

姚毅也在做著相似的事。“國內醫療專用加速器的研發經歷了前後三代人30多年的努力,我希望作為第四代一定要做好,給中國爭光。”姚毅説,自己的目標是讓企業進入全球加速器行業的前三。雖然相比國際巨頭動輒幾千人的研發隊伍,他們150多人的團隊看似有些蚍蜉撼大樹,但姚毅依然充滿信心和幹勁。“我們還幫目前全球前三名的企業做過代工,這就證明我們的産品是世界一流的。”

在積極開拓國內國外市場的同時,段浩同樣沒有放鬆技術的創新。“一家企業要發展,不可能只靠一個技術打天下。”段浩深諳這個道理,近來他就帶著團隊正在嘗試應用微生物的新陳代謝,使廢棄的煤井可以繼續生産天然氣。

創新的火花和攻關的動力來自清晰的目標,也來自相互的啟發和支援。如今,在蘇州奈米城,越來越多奈米相關領域的華僑華人帶著各種各樣的技術聚集於此創新創業。“我們經常會有交流,不同行業、不同技術相互碰撞,甚至相互定制相關的産品。”在姚毅看來,這是他的團隊如今能夠不斷推出新成果的重要原因。

隨著更多“奈米僑”從海外歸來,微小的奈米世界將迸發更多的精彩和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