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兵在鐵路線上埋設地雷
■ 曾嘗過地雷戰厲害的日本老兵齋藤邦雄用一幅漫畫描述當年的情景,漫畫中的日語意思是:“整天翻山頭,真是累死半條命啊。”“有人踩地雷啦!”“衛生兵,快來呀!”
因地制宜搞“發明”
為滿足各根據地對地雷的需求,中共中央軍委做出“炸彈生産要力求充足”和“普遍設立炸彈製造廠”的指示。時任八路軍軍工部長劉鼎向八路軍副總司令彭德懷提出各根據地分散發展軍工生産的建議,按照他的設想,軍工部各廠集中生産技術要求較高的炮彈、火炸藥、擲彈筒等武器彈藥,供應主力部隊,而各軍分區自行設立炸彈廠,由軍工部派出技術骨幹和幹部進行業務指導。
限于客觀條件,地方生産的炸藥和地雷存在技術問題,我軍最早的工兵專家、“地雷戰之父”王耀南回憶:“在訓練部隊使用地雷時,我鼓勵大家自己動手造地雷,(當時常用的)黑火藥易燃易爆,見火就炸,但沒有發火裝置也白搭,如果用制式發火裝置,就得向上級伸手,僧多粥少,等是等不來的。”於是,敵後軍民開動腦筋,一方面,廣大群眾自己配製黑色火藥(以木炭、硫磺和硝石為原料),眾多鞭炮作坊做引信,另一方面,大家尋找各種材料製作雷殼,並根據不同戰術需要,“發明”各種“特殊地雷”。
在平原地區,日軍汽車隊穿梭于公路網,每天都來騷擾抗日根據地。八路軍軍工部專門造出反汽車地雷,利用精密壓發引信的靈敏度,保證敵人步兵或騎兵踩到地雷時不會引爆,直到汽車開過才會爆炸。日軍的應對之策是提高車速,以便在地雷爆炸前衝過雷場,不過這種伎倆在中國軍民面前很快就破産了。1943年秋,晉察冀民兵爆炸英雄姬紀海綜合運用障礙器材和地雷,令日軍汽車隊遭受重創。當時,姬紀海先派出幾組偵察員了解日軍行動規律,然後將四顆反汽車地雷布設在雁翅河南岸日軍必經之路上,又在地雷前方布設12枚兩寸長的鐵釘,地雷的壓發踏板布設在鐵釘陣的側面。一天上午,日軍汽車隊如期而至,五輛汽車開得很快,彼此距離卻很遠,妄圖借此躲過地雷陣。但是,當頭車和二號車壓上鐵釘陣之後,立刻趴了窩,後三輛車只能減速繞過前車,正好成為反汽車地雷的好靶子。最後,倖存的日軍勉強修好一輛汽車,飛快地掉頭逃命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