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黃橋戰役殲韓德勤部1.1萬人 事後為何不滿

發佈時間: 2016-08-04 16:08:10 | 來源: 解放軍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李培剛

本文摘自:《解放軍報》2013年4月24日第08版,作者:陳賦斌,原題為:《黃橋戰役中的三道“數學題”》。

在1940年的黃橋戰役這場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中,作為前線總指揮,粟裕是怎樣帶領新四軍贏得勝利的呢?“打仗就是數學”——一向善於險中求勝的他用這句話詮釋了黃橋戰役的勝利秘訣。在這場戰役中,粟裕一連做好了三道“數學題”。

戰前:7000余人>30000余人

1940年7月,陳毅、粟裕率部進軍蘇北,開闢敵後抗日根據地,並於8月進駐黃橋(今江蘇泰興東)。國民黨頑固派擔憂新四軍壯大,妄圖趁陳粟部立足未穩之際予以消滅,命在蘇北的“反共專家”韓德勤(時任江蘇省政府主席兼嚕蘇戰區副司令)不斷製造與新四軍的摩擦,並於9月進逼黃橋。韓德勤將所屬精銳傾巢出動,並在動員令中叫囂“把新四軍趕到長江裏去喝水!”

9月30日,韓頑軍向黃橋出擊,行動甚為隱秘。新四軍未及時發現,第二天才獲知韓頑進攻的消息。黃橋的防禦工事十分簡陋,加緊佈置勢必造成部隊極度疲勞。更嚴重的是,新四軍兵力不到對方的1/4,處於絕對劣勢。但黃橋之戰關係到新四軍能否在蘇北立足,被逼到墻角,只能打不能退。陳毅坐鎮黃橋西北5公里的嚴徐莊統攬全局,粟裕在黃橋前線負責戰場指揮。此戰成敗難料,連陳毅也沒有取勝的把握。據粟裕回憶:陳毅同志有一挑珍貴的書籍文稿,從皖南挑到茅山,又從江南挑到蘇北,從來不肯丟開,可這時也從鐵皮箱裏拿出來埋入地下,顯然是做了“破釜沉舟”的打算。

表面上看,韓頑30000余人,新四軍7000余人,兵力懸殊。不過,粟裕看到了常人看不到的另一面,做起了第一道數學題,得出了7000余人>30000余人的結論:韓頑儘管有30000余人之多,但兵分三路進攻,兵力分散,直接投入進攻黃橋的實際只有中路韓頑第89軍和獨立六旅15000余人。這樣一來,新四軍的壓力在無形中就減輕了一半。粟裕還看到,韓頑師出無名,冒破壞抗日統一戰線之大不韙,其官兵情緒低落;新四軍則是正當防衛,事關生存,群情激昂,戰鬥精神倍增,再加上群眾支援,對韓頑可運用分化瓦解、各個擊破的戰法。如此,韓頑兵力優勢又被抵消一半,我軍勝算就大了。下定決心後,粟裕立即進行了精心部署。

10月4日淩晨4時,韓頑第89軍33師(共4個團)在黃橋東門發起猛烈進攻。該頑軍初戰即投入3個團,且來勢兇猛,不但突破了新四軍前哨部隊的防禦,其一部還攻入了東門,幾乎就要拿下黃橋。千鈞一髮之際,第三縱隊司令員陶勇和參謀長張震東把上衣一脫,揮動馬刀,帶領部隊硬是將韓頑趕出東門,然後架起機關槍,死死頂住,使其難越雷池一步。

戰中:3000余人×1.5米≈四五公里

黃橋激戰時,韓頑後續梯隊也向黃橋推進,企圖增援第33師。4日16時,粟裕登上黃橋鎮北門的土城觀望,發現韓頑第6旅成一路縱隊正向黃橋開來。他迅速做起了第二道數學題:“如果兩人之間的距離為1.5米,全部3000余人的隊形將是長達四五公里的一路長蛇陣。從黃橋到高橋約7.5公里,其先頭部隊抵達黃橋以北2.5公里時,後尾必然已過高橋,也就是説敵人已經全部進入了新四軍的設伏地區。”

粟裕見“肉餡”已全部包進“餃子皮”,遂令葉飛立即發動進攻,速殲韓頑第6旅。葉飛遵照粟裕指示,採取“黃鼠狼吃蛇”的戰法,將該頑軍截成數段,殲其大部,迫使其旅長翁達絕望自殺,打開了局面,扭轉了黃橋戰役的不利態勢。

同日24時,王必成率第二縱隊進佔分界,斷絕了韓頑第33師退路,並與陶勇的第三縱隊前後夾攻,迅速全殲該師,還活捉了其師長孫啟人。接著,王必成部與陶勇部兵鋒北指,與葉飛部合力圍攻韓頑第89軍軍部。韓頑見勢不妙,渡河逃竄,連軍長李守維也在混亂中落水淹死。

至6日晨,進攻黃橋的主力韓頑第89軍軍部被徹底殲滅。為痛打落水狗,粟裕下令乘勝追擊,進佔海安和東臺等地。

戰後:5天100公里<1天90公里

黃橋一役,新四軍以不到1000人的代價,殲韓頑1.1萬餘人,其第89軍中將軍長李守維、獨立第6旅中將旅長翁達和團長數人斃命,第33師師長孫啟人、第99旅旅長苗瑞林、第117師參謀長等師、旅、團級軍官10余名及下級軍官600名被俘。國民黨軍遭到軍事和政治上的雙重失敗,蔣介石哀嘆:“誠吾人之奇恥大辱。”

黃橋決戰勝利後,陳毅滿心喜悅地賦詩一首:“十年征戰幾人回,又見同儕並馬歸。江淮河漢今誰屬?紅旗十月滿天飛。”粟裕沒有陶醉在勝利的喜悅中,而是清醒地看到了部隊在這次戰役中暴露的不足。10月10日,他在戰役總結大會上做起了第三道數學題:“過去一天一夜走90公里還打仗,而我們從黃橋到東臺近100公里路追了5天……”也就是説,新四軍克服疲勞、連續作戰的能力沒能充分發揮出來。

戰前,沉著冷靜,在不利條件下看到有利因素;戰中,精確計算,正確指揮部隊運動殲敵;戰後,保持清醒,在光輝勝利中細察缺點不足。這就是常勝將軍粟裕的非凡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