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乾旱半乾旱地區面臨擴張壓力的背景下,旱區生態系統治理對人類命運共同體有何意義,應如何繼續推進?請專家支招——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尹偉倫在論壇上表示,森林是有國界的,但是森林的生態效益是無國界的。因此,森林的效益特別是生態功能上,是服務於全人類的。
隨著工業化進程加速,不僅為我們帶來了豐富的物質生活産品,使我們度過了商品短缺的時代,但也使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遭受到了一定的破壞。
“我們在反思之後提出了生態文明建設,這説明中國在履行大國應盡的責任。”在尹偉倫看來,生態文明建設不僅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期盼,也是世界人類共同的期盼。
“整個全球的生態惡化、全球氣候變化問題仍然需要每個國家共同擔負起責任,共同維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恢復地球生態系統,使人類能夠得到生態、經濟、社會、文化全面發展,滿足一代代人可持續生存的需要。”尹偉倫表示。
正因為如此,尹偉倫特別指出,在這樣一個全球致力生態建設的背景下,每一個生態工程都至關重要。
“正如三北工程不僅在中國建立了一道生態屏障,對全球生態改善和人類生態文明也作出了重要貢獻。”尹偉倫説。“未來我們更加需要攜起手來,從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來維護生態文明。只要大家有了這個認識,共同去努力,積極承擔責任,人類總會有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