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克:"三醫聯動"靠體制保障 醫改難題有中國解法

發佈時間: 2016-03-13 09:58:07 | 來源: 新華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秦金月

2016年3月11日上午9時,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全國政協委員、浙江省政協副主席、農工黨浙江省委會主委姚克就醫改問題作大會發言。

以下為姚克委員大會發言摘編:  

醫改已進入第八個年頭,醫改成果亟待鞏固,體制機制障礙急需破除。根據農工黨中央調研情況,現對推廣三個代表性醫改模式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推廣福建三明經驗,破除部門利益藩籬,實現“三醫聯動”。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了實行醫療、醫保、醫藥聯動的改革方向。“三醫聯動”,由誰始動?大多數專家認為:醫改主要應改醫保。醫保在“三醫聯動”中發揮著關鍵的杠桿作用,對醫療醫藥資源産生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配置功能。醫保應從傳統的防範經濟風險向防範健康危害風險的方向轉變。在快速老齡化和慢病“井噴”的嚴峻挑戰面前,建立集醫療服務、醫療保障、醫藥供給於一身的體制勢在必行,部門分治格局已難擔引領深化醫改之重任。福建三明通過組建“三醫聯動”的強有力組織領導體制,使深化醫改柳暗花明。事實上,三明此舉是逼出來的,其改革的起因是城鎮職工醫保基金面臨入不敷出的崩盤風險。“逼上梁山”後,政府方顯打破部門利益藩籬的勇氣與魄力,將三醫職責整合到市醫改領導小組,黨委充分授權,由一位市領導主管,開啟了三保合一的有力舉措,成立了市醫療保障基金管理中心,醫保資金巨虧、管理成本高昂等老大難問題迎刃而解。採取次均定額預付、單病種付費等改革舉措,醫保基金扭虧為盈。通過“一品兩規”和“藥品採購院長負責制”等措施,藥品招採趨於合理,過度醫療受到遏制。結余經費用於提高醫療服務價格,醫務人員收入大幅提升。我們認為,三明經驗應在醫改試點省中推廣,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要強化“三醫聯動”的組織領導作用,組建統一的國家醫保管理機構,為深化醫改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第二,推廣安徽新農合經驗,勇闖大病醫保難關,消除因病致貧。安徽2003年建立新農合製度,2008年實現全省覆蓋,形成了“省級定政策、市級抓落實、縣級管執行、全省六統一”的體制,“三醫”由衛生部門統籌管理。至今,參保人數5190萬,住院補償比例58.53%,籌資1109億元,支出1015億元,收支平衡,參合農民廣泛受益。完成了180種常見病的病種付費改革,並將住院即時結報擴大到了省外,與醫療救助有機銜接。大病保險全覆蓋,大病保障實際補償水準近80%,超大額患者接近90%,大病保險已使20余萬人受益,補償金達9.8億元。這為精準扶貧提供了有力的健康支撐。“縣域醫療共同體”和分級診療得以實施。全省有26個縣實現新農合與城鎮居民醫保的兩保合一。上述改革實踐破解了眾多醫改難題,群眾的醫改獲得感實實在在,關鍵在於大衛生體制對醫保和醫療統一負責,實現了基金使用效率最大化和醫療服務品質最優化。我們呼籲:這一使安徽廣大城鄉居民受益的管理制度應堅持下去,廣泛推廣!   

第三,推廣上海社區衛生經驗,創新家庭醫生簽約模式,有效管控慢病。慢病是我國主要健康威脅,慢病防控重點在基層,而基層的短板是人才匱乏。上海家庭醫生簽約模式的改革使該難題破解有望。2011年,上海開展10個區的家庭醫生制度建設試點,實行一個社區家庭醫生、一家區級醫療機構、一家市級醫療機構的簽約模式,優先向老年人與慢病居民簽約。目前245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家庭醫生制度,3816名家庭醫生服務於936萬居民,“管健康”和“管費用”並舉,實行家庭醫生初診制和轉診制,有效管控了197萬高血壓患者和60萬糖尿病患者。防治有機結合。該模式值得大力推廣。   

以上醫改典型表明,我國醫改實踐顯示出強大創新活力與實施成效。若能擴大實踐範圍,凝煉政策要點昇華為制度保障,並“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盯著抓、反覆抓”,必能抓出成效,世界性醫改難題的中國解法將轉化成我國的制度優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健康中國目標定會如期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