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富春:將中醫藥“資源優勢”轉為“産業優勢”

發佈時間: 2016-03-12 20:23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張寧銳 | 責任編輯: 李培剛

中國網記者張寧銳 北京報道

 全國政協委員、著名中醫專家司富春

全國政協委員、著名中醫專家司富春多年呼籲推動中醫産業發展,在2016年全國兩會上,司富春接受中國網中國政協頻道(微信號:cppcc_china)採訪時説,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中醫藥産業在政策影響下也迎來了很好的發展契機,得到了快速發展。然而當前我國中藥産業仍面臨諸多發展瓶頸。

瓶頸在哪?

——中醫藥豐富的“資源優勢”還沒有完全轉化為“産業優勢”,“大資源小産業”的狀況無明顯改善,産業亟待升級;

——中藥材産業尚未形成良好的市場規範;

——中醫藥新品種開發及技術投入不足;

——中醫藥産業科技創新不足,高水準研發平臺亟待加強建設;

——新藥研發和技術研究高科技人才不足;

——中醫藥産業內涵亟待深入挖掘,服務範圍有待進一步拓展,以中藥産業為輻射點的中醫藥健康服務業、文化産業、旅遊業等發展尚處於初級階段,亟待充分發揮多重産業優勢,服務健康中國建設。

司富春羅列的這些問題,也是很多他期待解決的問題。

司富春提案建議:

加強貫徹落實《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20年)》,《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圍繞中醫藥産業發展,出臺更加詳盡的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見措施,支援中醫藥産業做大做強。

加強中醫藥産業發展的改革創新,建立幫扶機制,開展對口支援,破解推進中醫藥發展的重點、難點問題,將加快推進中醫藥産業發展落到實處。如加強支援中醫藥産業建設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提升研發創新能力;儘快建立國家中藥提取物標準體系,支援新産品開發及精深加工,延長産業鏈;將一些地市的特色中藥材批發市場納入農産品批發市場專項支援範圍,給予重點扶持。第三,深入搜尋制約中醫藥産業發展的障礙和瓶頸,找準著力點和突破口,創造更加有利於發展現代中醫藥産業的條件和環境。

司富春還呼籲著力推進中醫藥原始創新研究,為中醫藥産業發展提供活力。

他建議健全以國家和省級中醫藥科研機構為核心,以高等院校、醫療機構和企業為主體,以中醫科學研究基地(平臺)為支撐,多學科、跨部門共同參與的中醫藥協同創新體制機制,完善中醫藥領域科技佈局。

“針對重大疾病、多發性疾病、難治性疾病,瞄準中醫藥科技創新前沿和重點,整合生物醫學、系統科學等研究方法,從提高臨床療效入手,開發一批有效成分明確、作用機理清楚、劑型先進、安全高效的中藥新藥,形成一批防治重大疾病和治未病的重大産品和技術成果,開發一批基於中醫理論的診療儀器與設備。”司富春在提案中呼籲,“加強中醫藥原創思維與快速發展的資訊、生物、新材料等新技術、新方法的有機結合起來融合,從中尋找創新靈感和路徑,推動中醫診療設備、中醫健身産品、中藥、保健食品的研發與應用,開發多元化多層次的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包。加強中醫藥科技規劃和項目的統籌,把企業技術需求、服務需求與高校、科研院所創新攻關結合起來,構建涵蓋中藥産品研發、工藝研究、中藥新藥創制等全過程的中藥研發體系,促進中醫藥産業發展。”

司富春還建議:

——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加強政策引導,充分調動社會力量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鼓勵社會資本發展多種形式的中醫藥健康服務,著力擴大供給,培育新型業態,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服務需求。

——積極探索創新中醫藥健康服務模式。一方面探索建立覆蓋全生命週期、融健康管理與健康服務為一體的新型中醫藥健康服務模式。重點要以中醫醫療服務模式創新為突破口,優化傳統診療模式,探索融醫療、預防、保健、養生、康復於一體、全鏈條的醫院發展模式,涵蓋醫院、社區、家庭的延伸服務模式,多專業聯合診療的服務模式,多種方法並用的綜合治療模式以及體現中醫藥文化和大醫精誠理念的服務模式。另一方面,鼓勵各醫療機構利用雲計算、物聯網、移動網際網路等新技術,提供線上預約診療、候診提醒、劃價繳費、診療報告查詢、藥品配送等便捷服務;積極推進智慧醫療,發展自動化、智慧化的中醫藥健康資訊服務。

——加強中醫藥産學研深度協作,加快中醫藥健康服務技術産品的開發和服務項目的設計,形成針對不同健康狀態人群的中醫健康干預方案或服務包;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將中醫藥的原創思維與現代新技術、新方法有機結合,推動中醫診療設備、中醫健身産品、中藥、保健食品的研發。

——將中醫藥文化納入“十三五”國家文化産業發展規劃。創作一批承載中醫藥文化的創意産品和文化精品;促進中醫藥與廣播影視、新聞出版、數字出版、動漫遊戲、旅遊餐飲、體育演藝等有效融合,發展新型文化産品和服務。

——全面發揮地方中醫藥文化優勢,積極探索並挖掘整理中醫藥優秀文化,加強與旅遊産業、文化創意産業等的有機融合,大力發展以提供中醫藥文化傳播及養生保健、醫療康復等服務為主題的創意旅遊新業態及其産業鏈條。

——加快建立國家級中醫藥文化科技産業園區。從中醫藥本草文化、醫療文化、飲食文化、養生文化、氣功文化、休閒文化等入手,集中醫藥健康教育、養生文化服務業、生態健康旅遊業、中醫藥文化會展業、保健休閒娛樂業、藥膳食療等功能為一體,將園區打造成能提高人們身心健康水準的各種中醫藥文化服務平臺,加深人們對博大精深的中醫藥文化的認識和理解,逐步實現中醫藥文化傳承的系列化、産業化發展。

——大力支援中醫藥健康知識傳播機構發展,培育中醫藥健康文化産業。綜合運用廣播電視、報刊等傳統媒體和數字智慧終端、移動終端等新型載體,大力弘揚中醫藥文化知識,深入宣傳中醫藥養生保健知識,推廣科學有效的中醫藥養生、保健方法,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全社會形成重視和促進健康的風氣;加快推動中醫藥進校園、進社區、進鄉村、進家庭,將中醫藥基礎知識納入中小學傳統文化、生理衛生課程,開展中醫藥啟蒙教育,弘揚中醫藥文化,傳承祖國醫學,推廣普及中醫藥知識。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