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記者 張寧銳 北京報道
全國政協常委、民進中央副主席、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副主席姚愛興
全國政協常委、民進中央副主席、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副主席姚愛興接受中國網記者採訪
“切斷貧困的代際傳遞,關鍵靠教育。”各界熱議精準扶貧,正在參加全國兩會的全國政協常委、民進中央副主席、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副主席姚愛興提案認為,徹底、持久解決貧困問題,要從教育入手。
198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法》實施至今30週年,姚愛興認為,義務教育制度為提高國基本素質、增強綜合國力、促進社會文明、增進個人幸福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尤其是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情況下我國勞動者尤其是青壯年勞動者文化水準偏低等問題也日益凸顯。
根據中山大學發佈《中國勞動力動態調查:2015年報告》,2014年我國主要勞動力受教育年限僅為9.28年。而早在2005年,美國為13.63年,日本為12.9年;在本世紀初,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該項指標就已超過11年。
“這與我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國際地位極不相稱,更與我國建設人力資源強的目標相去甚遠。”姚愛興分析,“《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2020年新增勞動力平均受育年限要達到13.5年;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2年。可見,進一步延長義務教育年限,從學前擴展至高中階段,從9年擴展至15年,將成為我國提高勞動者素質,培養更多應用型人才,以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手段。”
從國際教育發展情況來看,延長義務教育年限已成為一種趨勢。據UNESCO調查,有35個國家和地區為10年;12個國家和地區為12年,還有8個國家13年。其中,德國、比利時等國均在上世紀60、70年代該國進入工業化社會中後期時將義務教育年限從9年延長為12年。
姚愛興調研發現,在2008年全面普及9年義務教育之後,一些地方已經開始探索延長義務教育年限。繼陜西榆林、吳起、神木、寧陜和福建省廈門、廣東省深圳、珠海中山、內蒙古準格爾之後,新疆、北京、上海、天津也提出的延長義務教育年限的計劃和目標,有的已付諸實踐,最長的已經延長至15年。
國家將學前教育和高中教育納入義務教育是不是具備條件?其實步子已經越走越近了:一是早在2008年全國已基本實現9年義務教育,入學率接近100%。二是國家自2007年開始在職業學校實行獎、助學金和國家助學貸款等制度,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受助面達90%。三是從2009年開始,國家進一步對中等職業學校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涉農專業學生實行免除學費,並於2010年擴大了中職免費的範圍,城鄉低保家庭也被納入其中。
延長義務教育年限,國家的錢夠不夠用呢?姚愛興算了一筆賬:
據《2015中國統計年鑒》數據,2014年學前教育在校生4050萬,小學生9451萬,初中生4384萬,普通高中2400萬,中職1755萬。除去九年義務教育13835萬在校生和已實行免費教育的1755萬中職生,需要新增免費教育僅剩6450萬學前生和2400萬普通高中生。按學前教育每生每年2000元標準,每年需要1290億元,按普通高中每生每年2000元計算,每年新增480億元,合計1770億元,僅佔2014年國內生産總值636463億元的 0.278%,僅佔全國一般財政收入140350億元的 1.26%。況且,實行中央地方分擔以後,中央財政僅需增加約800億元左右。
“因此,將學前教育和高中教育納入義務教育已經成為我國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必由之路,我國也有足夠的財力將其納入免費教育和義務教育。”姚愛興在提案中建議:
一是整體規劃,分區域分步實施。考慮到我國各地的經濟發展狀況和財政負擔能力差異,將學前和高中整體一併納入義務教育還是有難度,需要各地進行整體規劃,分步實施。在現階段,可以嘗試採取“9+3”、 “9+1+3” 、“9+3+3”等模式,到2020年全國統一實現“9+3+3”模式。
二是中央和地方公同加大投入。對於經濟狀況比較好的東部地區,國家財政補貼三分之一;對於經濟狀況一般的中部地區,國家財政補貼二分之一。對於經濟狀況較差的西部地區,國家財政補貼三分之二, 對於經濟狀況特別差的少數民族地區,國家財政全額補貼。按照國家《教育規劃綱要》提出的達到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GDP比例4%的要求,推進我國義務教育延長年限完全可以實現。
三是提供法律保障。在啟動制定我國義務教育延長年限規劃的同時,也應通過法定程式提請全國人大修訂《義務教育法》,為義務教育延長年限提供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