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過程中,我們對如何利用好海洋資源形成了幾點認識,概括起來就是要處理好五個關係:
一、處理好開發和保護的關係,實現良性迴圈、持續發展。
深圳在發展海洋經濟的過程中,也付出了海域水質污染、生物資源衰退等沉重代價。近些年,通過嚴格控制耗水大、耗能高、污染重的産業,完善規章制度,加強對海洋環境的監測和執法管理等措施,逐步改善了海洋環境。
二、處理好海洋開發和陸域經濟發展的關係,實現陸海統籌、協調發展。
深圳工業化時期的發展以陸地為主要載體,海洋管理投入不足,保護、利用和管理海洋的經驗較少,海洋人才缺乏。近年來,深圳逐步確立了以生態環境容量限定城市規模的發展思路,以陸域的科學發展降低對海域生態環境的壓力。
三、處理好傳統和創新的關係,實現科技引領、跨越發展。
目前,我國海洋經濟的發展整體處於成長期,仍應實行傳統産業與新興産業並舉的戰略。對待傳統産業,一方面需要保持産業增長速度,擴大海洋經濟總量;另一方面也需要通過技術創新,加快改造升級,提高産品附加值。
四、處理好近海和遠洋的關係,實現儲近用遠、有序發展。
由於過度捕撈以及污染等原因,我國近海漁業資源逐漸枯竭。從南海來看,近海40米等深線以內的漁業資源由於過度捕撈而嚴重衰退,而南海深海還沒有開發。繼續發展漁業捕撈,必須走出去,開發遠洋資源。我們認為,政府應該加強政策引導,比如根據漁船功率大小補貼油價,鼓勵“造大船、闖大海、賺大錢”,將遠洋作為重要的戰略性資源,進入全球海洋發展版圖。
五、處理好競爭與合作的關係,實現全球佈局、戰略發展。
海洋産業成為沿海省市發展佈局的新重點,發展海洋經濟百舸爭流的局面正在形成。這種情況下,國家層面應該在各個城市如何形成“多贏互補”的發展關係上提供指引。在跨界水環境整治、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治上共建監測預警應急系統;尤其在高端産業、人才和政策等要素爭奪上,開展競爭與合作。
從國際來看,加強南海區域的合作顯得非常緊迫。在構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背景下,需要強化南海灣區域的國際合作,進一步提升我國與東盟的關係,鼓勵本土企業在全球市場佈局,借助市場力量拓展海域空間。在與國際市場充分接軌的過程中,推動高端海洋産業走向國際化、逐步打破行業壁壘,營造有利於我國發展的國際法制環境,提升國家在全球的軟實力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