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戰地文化集中體現在最具代表性的軍事坑道、民防坑道。島上眾多的防空設施構成了一道特殊的風景線,昔日的軍事據點如今變身旅遊景點向大陸游客開放。王東明攝
15名臺籍全國政協委員聯名向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遞交提案,建議設立金門戰役紀念碑,紀念1949年10月在金門戰役中犧牲的英烈。
1949年10月24日至27日,我軍發起解放金門戰役。渡海登島作戰的9000余名將士和船工,英勇奮戰三晝夜,由於戰役指導、敵情判斷、組織實施錯誤和潮汐氣象等原因,致使全軍覆沒;其中3000余人陣亡,5000余人被俘,1000余人失蹤。這次戰役的失利,使得人民解放軍原本直取台灣的戰略意圖受到挫折,後來由於國際形勢的變化,形成了直至今日海峽兩岸分治的局面。
提案指出,由於各種原因,這段歷史過去在大陸長期很少提及,近年來才有專家進行研究,並由參加金門戰役的第28軍烈士親屬等民間人士推動建立紀念設施,與金門民間組織共同推動將烈士遺骸遷回大陸。2014年首次在金門舉行兩岸民間人士共同參加的祭奠活動。
提案認為,考慮金門戰役在兩岸關係史上的特殊意義和當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趨勢,由國家在金門對岸大陸沿海地段建立一座金門戰役紀念碑及相關設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金門戰役作為具有戰略意義的重要戰役,長期沒有建立紀念物,其失敗的結局應是重要原因。但改革開放以來,類似的失敗戰役戰斗大多建立了相關的紀念物。據此,臺籍委員認為建立金門戰役紀念物是理所應當,刻不容緩!並提出如下建議:
一、在福建廈門市大嶝島建立金門戰役紀念碑。具體位置可選擇當年登島部隊前線指揮所或主要登島部隊船隊起航處,地勢較高,紀念碑體量應較大,有利於從大陸、海面和金門等處均可觀瞻。
二、同時規劃建立配套的金門戰役烈士陵園。與台灣方面進行協商,將金門島上我軍烈士遺骸遷回安葬。
三、同時規劃建立配套的金門戰役紀念館。介紹金門戰役的經過、教訓和歷史地位,介紹參戰部隊及犧牲烈士的情況,還可以延伸介紹此後兩岸長期軍事對峙並轉為和平相處的歷史。(記者于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