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揚祖國中醫藥文化 農工黨推湖北中藥資源開發

發佈時間: 2014-09-29 13:44:04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李琨

編者按:中醫中藥是我國優秀文化遺産中的一顆璀璨明珠。農工黨湖北省委提交的《加大湖北省中藥資源開發力度》的提案,被作為湖北省計委重點提案辦理。原文摘編如下:

一、機遇與前景

中醫中藥是我國優秀文化遺産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曾對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發揮了重要作用。中藥資源是中醫中藥的物質基礎,也是我國寶貴國土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經濟的發展及科技水準的提高,近年來,中藥資源不但應用於中醫臨床配方及中成藥原料,也廣泛地應用於植物提取物、保健食品、牙膏、香皂、捲煙、服裝、鞋襪及農藥、殺蟲劑、天然色素、調味品等産品生産,展示出在人類生活中能夠縱深開發、綜合利用的巨大潛力。

隨著全球經濟、科技一體化的發展,人類生活方式不斷改變,生活水準不斷提高,健康狀況也不斷改善,人們保健養生、回歸自然、返樸歸真的意識愈益增強,對綠色食品、綠色藥材的需求與日俱增,“中草藥熱”在世界俏然興起,方興未艾。當前,世界醫藥衛生界對中國醫藥事業發展動態及中藥變化趨勢予以深切關注,希望具有東方古老文化的中國傳統醫藥在世界醫藥發展中發揮出應有的優勢,我國傳統中醫中藥也渴望加速現代化步伐,開發出更多新的産品,為世界人民醫療保健做出貢獻。同時,我這廣大山區在改革家鄉面貌,加速農業産品結構調整“退耕還林”、“退耕還草”、“退耕還山”等工作中,對當地中藥資源的開發寄予了厚望。國際、國內形勢的發展,均為中藥資源開發,提供了良好機遇。加入WTO,將為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進入中國,也為中國更好地了解世界、進入世界提供了大好時機。中藥産品、中藥保健食品及以中藥為原料的眾多産品將會更好地利用這次機遇,直接地接觸和進入國際貿易市場,在國際貿易競爭中得到進一步提高。抓住這次機遇,利用這次大好時機,加大中藥資源開發,對促進我省中醫中藥事業現代化,加速我省經濟建設及山區脫貧致富具有廣闊地前景。

二、優勢與基礎

湖北省地處我國中部地區、長江中游,氣候溫暖,雨量充沛,地貌複雜多樣,蘊育著豐富的中藥資源。我省第三次中藥資源普查已經完成,現知資源種類(包括常用中藥材、民間藥、民族藥物)達3970種,約為全國中藥資源12807種的31%。資源種數僅少於雲南、廣西、四川、貴州,居全國第5位。經營的中藥材品種686種,約為全國1200種的57.2%,其中地産品種550種,民間藥3000種,民族藥(主要為土家族藥物)420種。常用中藥材中,80%以上為野生品種,野生中藥材平均年收購量2.1萬噸,少於四川、內蒙古、河南、甘肅、廣東,居全國第6位。50年代初,湖北省栽培藥材僅有黃蓮、茯苓、獨活、木瓜、黨參、當歸、厚樸、杜仲、黃柏、辛夷、牛蒡子、銀耳等12種,經多年野生轉家種研究,現已增加至66種(全國約有200種),具有較大規模的32種,平均年産量1.9萬噸,少於四川、廣東、河南、廣西、安徽,居全國第6位。其中不少品種栽培歷史悠久、加工精緻、品質優、産量大,不但暢銷全國,而且在國際市場素有盛名,如大別山茯苓、利川黃蓮、資丘獨活、資丘木瓜、紫油厚樸、恩施板橋黨參、恩施石窯當歸、荊半夏、房縣銀耳、襄陽麥冬、建始貝母、應城石膏等,形成了具有湖北特色的道地藥材。目前,各産區均以農戶+公司+科研單位等形式開展道地藥材基地建設。

我省有200多家生産中成藥的工廠,近年産量1.8萬噸,産值19.3億元。以中藥為原料的保健食品廠、牙膏廠、捲煙廠及農藥、調味劑廠均具有了一定規模。省、地、市、縣藥材公司及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公司、商業經銷戶,活躍在中藥商品購銷貿易的第一線。全省10余個從事中藥資源開發、産品研製的科研院所及大專院校也在努力為提高湖北中藥材及中成藥産品品質、産量,開發新的中藥資源,研製中成藥、保健食品及植物提取物等新産品,積極地工作。尤其黨和政府對中藥産業的發展予以了高度重視,我國經濟的發展也為中藥資源的深度開發及中藥産業的振興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近年來,國家科技部、衛生部和國家中醫藥局主持了“中藥現代化發展戰略研究”,國家科技部下達了“中藥現代化研究及産業化發展”科研項目和“中藥材規範化種植研究”課題,我省已被納入規劃,著手開展茯苓、獨活、厚樸等專題研究。恩施州各縣及一些産區縣相繼成立了“藥業産業化領導小組”,統籌安排中藥資源開發及産業發展。我省各部門的多年努力已為我省中藥資源的開發奠定了基礎。

三、現狀與存在問題

1、中藥資源豐富,但已開發利用的品種較少。目前我省中藥資源雖有3970種,但經營的地産常用中藥材僅有550種,約為資源種數的14%,其中有的資源因長期過量采收已遭到嚴重破壞,例如半夏、石斛、麝、水獺、穿山甲等已瀕臨滅絕。86%的中藥資源僅在民間流傳使用,大部分自生自滅,未發揮其應有的作用。80年代,湖北省中醫藥研究院及湖北省醫藥工業研究院分別調查、總結了民間藥雷公藤、細梗胡枝子的功效,開發研製了“雷公藤片”及“腎炎四味片”,近年咸寧市利用當地草藥開發出“金剛藤糖漿”,恩施市利用當地草藥貫葉連翹提取出金絲桃素,進行出口,均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由此看出,中藥資源開發的潛力很大,尤其在民間藥、民族藥、動物藥、菌類藥等方面,尚待深入研究,大力開發。

2、道地藥材栽培歷史悠久,但生産方式仍較原始落後。我省道地藥材多數有400-500年栽培歷史,但長期以來沿用傳統農業栽培方法。種子種苗就地取材很少選育,使用前也來加檢疫,栽培場地選擇來嚴格,農藥、化肥施用比較隨意,加工粗放,造成産品生産環節的多處污染。尚無專用生産及加工機械,仍停留在鋤、銑、鎬、鐮的原始狀態。

3、主産中藥産量較大,但缺乏較先進的品質標準,我省生産的中藥如黃連、獲菩。獨活。續斷、湖北麥冬。湖北貝母、蜈蚣等産量均居全國第一、二位,但檢驗藥材商品的品質,多數仍採用觀察其外觀性狀、嗅、味等傳統方法,尚缺乏內在化學成分。專屬性指標及農殘。有害重金屬含量。污染微生物等現代藥品品質檢測標準。産品品質不穩定,污染指標不清,難以與國際貿易市場接軌。

4、商品包裝簡陋,品牌意識薄弱。目前,我省藥材商品多數沿用30~40年代的麻袋。木箱。木桶、竹夾片、粗麻繩等進行包裝,近年有的改用紙箱、編織袋,但仍未有産品説明書、生産産地、廠家。出産日期,保質期等現代標識。藥材商品基本未進行註冊,也沒有商標,往往被外商、港商、臺商換成他們的包裝,改用他們的品牌進行高價出售,使我省優質藥材未形成自己獨有的品牌,參與國際競爭。

5、現有中成藥廠及保健食品廠多數規模小,品種雜,缺少拳頭産品,設備陳歸,開發能力差,使用的原料(藥材)隨行就市,基本沒有自己的原料基地,産品品質不穩定,多數用於內銷,難以出口。

6、中藥資源開發及新藥研製的科技力量薄弱,設備不足,國際交流少,了解掌握世界醫藥産品消長動態比較慢。

7、開發資金投入渠道少,經費嚴重不足,政府部門對中藥資源的開發經費投入很少,中成藥生産廠家多數忙於開發自己同類産品及提高本廠産品品質,藥材商業經營部門基本處於虧損狀態,科研單位多數尚未轉制,均忙於內部調整,無力顧及其他。

以上諸多問題嚴重阻礙著我省中藥資源的深度開發及中藥的研製。

四、對策與建議

1、省政府加強對中藥資源開發及中藥現代化發展的領導。四川、貴州、黑龍江等省相繼成立了省中藥現代化領導小組,由1名副省長任組長,領導並協調各有關部門相關工作,並溝通了國家有關部委的聯繫,引進了國內外一些項目及資金,極大促進了當地中藥資源的開發。建議我省成立相應機構,由1名副省長親任領導,將中藥資源開發納入我省支柱産業及脫貧致富。農業結構調整,退耕造林。天然保護林建設工程。恩施州西部大開發等工作範疇,爭取國家有關項目,吸引境外資金。

2、成立“湖北省中藥資源開發研究工程中心”。該“中心”將省內主要從事中藥研究。開發的研究院所,大專院校。大型中成藥廠,如湖北省中醫藥研究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武漢大學醫學院、湖北中醫學院、中科院武漢植物研究所、湖北省醫藥工業研究院、武漢健民藥業集團、武漢中聯藥業集團、紅桃K藥業集團等單位聯繫在一起,打破相互封鎖的壁壘,共同商討全省中藥資源開發戰略,擴大爭取科研項目渠道,避免不必要的重復,協作開展産品研製,發揮各自專長,加速我省中藥資源開發步伐。

3、設立“湖北省中藥資源開發基金”。該基金來源:

(1)省有關部門如科技。農業、林業廳(局)、計委、經貿委等對中藥資源開發課題的立項,爭取國家有關部委的資金投入;

(2)大型中成藥廠、保健食品廠等利潤或稅收提成;

(3)中藥(中藥材及中成藥)商業貿易額中提成,1986年商業部曾下文安排中藥商業購銷額中的1%用於扶持中藥材生産及科研,該精神目前江蘇、浙江、江西等省仍在沿用,我省因醫藥體制變動較頻,現未執行,建議進行爭取;(4)吸引外資。該基金可採用招標的方式進得合理使用。

4、建議省科技廳成立“湖北省中藥資源開發專家顧問團”,協助、檢查、指導全省中藥規範化種植研究,藥源深度開發及新藥品,保健食品。藥用植物提取物。中藥其他産品的研製,科研成果的推廣應用及GAP生産基地建設的合理部局。既促進我省中藥資源的開發,也防止中藥材的過剩生産及産量的大起大落。

5、開展全省道地藥材野生資源現狀及家種藥材生産現狀的調查,研究並制定湖北省道地藥材商品品質標準,建立“湖北省中藥資源監測站”,保護好現有藥源,使其永續利用。建立“湖北省中藥(中藥材及中成藥)商品品質監測中心”,提高全省中藥品質,保障中藥産品與國際標準接軌。

6、建議湖北藥材儘量多地進行商標註冊,儘快理順中藥商品流通渠道,提倡國營、集體、個體經銷商共同組成中藥材或某一品種“行會”,互通有無、合理競爭、強強聯合,共同努力將湖北名優藥材及中成藥、中藥保健食品、其他産品,打入國際市場,使湖北省寶貴的中藥資源為世界人民醫療保健及湖北省的經濟發展,做出應有貢獻。(農工黨中央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