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訊 近年來,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快速發展,我國生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生態系統退化、環境污染嚴重、資源利用效率低的總體趨勢仍未得到根本扭轉。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並作出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的重要戰略部署,對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構建科學合理的生態安全格局,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目前,水利部已劃定水資源三大紅線,國土資源部提出了18億畝耕地紅線,國家林業局啟動了生態紅線保護行動,環境保護部對外通報力爭在2014年完成全國生態紅線劃定技術工作,國家海洋局推行的海洋紅線制度也涉及到陸地區域。然而,各部門從自身利益出發高調表態的背後,對生態紅線到底是什麼線,劃分規範是什麼,後續制度如何健全,該由哪些部門劃定和管理等關鍵問題依然懸而未決。
為此建議,做好頂層設計,讓生態紅線成為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讓生態紅線成為建設美麗中國的保障線,讓生態紅線成為中華兒女享受碧水藍天的安全線。
一是建立健全與我國基本國策相匹配的國家紅線管控體系。紅線是一個形象説法,主要是對國土空間、對我們影響自然的行為進行一個底線管理。紅線管理是執行最嚴格環境保護制度的重要表現和基礎,要使環境保護基本國策發揮應有的效力,解決目前面臨的各種環境問題,應該設立人口、資源和環境三大紅線體系。從這個角度來講,生態紅線不僅包括自然生態功能保障,也應該包括環境品質和環境風險,包括對已有的水的控制總量、大氣的、土壤的標準等內容。
二是要密切關注民生問題,在影響老百姓身體健康、區域生態安全和關係社會穩定的領域優先劃定生態紅線。牢固樹立生態紅線的觀念,就要求我們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保持清醒的頭腦,更加細心呵護我們的生態環境,關注民生福祉和國家安全。生態紅線不僅應該包括自然生態功能保障,更應該關注影響老百姓健康的霧霾問題、飲水安全、土壤污染、環境風險等。
三是規範生態紅線管理技術支撐體系。明晰生態紅線的概念、豐富生態紅線的內涵、制定並完善生態紅線的劃定技術,使生態紅線從一條眾人關注的政策紅線,真正能夠落地,成為一條可操作的實線,在環境紅線劃分關鍵問題上摸索出一套程式和方法,形成一套相對完善、可操作的技術規範,在重點地區先行試點,繼而在全國範圍推廣。應以《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為依據劃分環境功能區劃,各環境功能區內進一步根據生態服務功能重要性、生態環境敏感性和脆弱性劃分生態紅線,在生態環境品質目標、生態破壞、污染排放和生態環境風險防範等方面設定最嚴格環境保護措施。因此,生態紅線應由生態功能保障基線、環境品質安全底線和自然資源利用上線構成。
四是要確立生態紅線的法律地位,建立健全紅線管理法律法規體系。應根據生態紅線的內涵和定位,在現有的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基礎上,研究制定生態紅線的保護機制,並納入相關法律法規中。生態紅線劃定後,對自然保護區等國家已經有相關制度或條例的,仍要嚴格遵守。對新劃定但還缺乏法律法規保障的紅線區,要儘快制定與生態紅線相適應的法律法規。
五是推行生態紅線的獎勵和懲罰機制。針對不同類型的生態紅線,逐步建立差異化的生態紅線評估體系,要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當中,推進生態紅線區環境品質監測與評估考核體系建設,逐步將區域環境功能區劃和生態紅線評估結果納入到各級黨政領導幹部的綜合考核評價體系。建立責任追究和績效獎勵制度,對那些不顧生態環境盲目決策,觸犯生態紅線、造成嚴重後果的人,必須追究其責任,而且應該終身追究;對為改善區域生環境品質做出貢獻的人,要在經濟社會發展績效評價框架中體現必要的獎勵。(農工黨中央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