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訊 去年兩會間,霧霾籠罩京城,朝野熱議,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出臺了史上最嚴的治霾舉措“國十條”。然而,今年同期,霧霾依然緊鎖京津冀等地,成為老百姓心中沉疴,折射出環境嚴重污染的困境。粗放經濟發展之路已達資源環境約束的懸崖邊緣,長期高能耗、高排放生産生活方式已造成生態環境嚴重惡化後果。粗放式發展源於國家治理的粗放,相關法律與政策缺乏剛性約束,政府管理職能履行不到位、有關體制機制存在障礙,個別地方政府調整産業結構工作乏力,全民環保意識和行為落後。重污整治,當用重典;發展困境,催生創新;治理難題,呼喚改革。
為此,我們建議:
第一,優先啟動環保大部門制改革,提高國家環保治理的效能。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積極穩妥實施大部門制”的改革思路,建議優先從環保領域啟動大部門制改革,解決政出多門、權責不一、效能低下等突出問題,著力構建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治理運作機制,賦予國土資源和環保部門更多決策權和監督權。由國土資源部門統一行使國家自然資源産權確權和用途管制權力,環保部門統一行使防污治污綜合行政執法權力。工信、農業、林業、水利等行業主管部門承擔自然資源和環境使用以及污染治理的執行權。中央政府負責跨國界、跨區域、全流域生態環境治理,地方政府負責轄區內生態環境保護與污染治理,逐步推進省以下環保部門垂直管理,權責一致,能效統一,以科學精準的國家環保治理體系與能力建設,來提升生態環境保護與污染治理的實效。
第二,以重典治重污,對污染治理不力零容忍。反腐出重拳、零容忍已深得民心。污染治理亦應傚法,標本兼治,以重典遏制環境持續惡化之勢頭。以空氣污染治理為例,“國十條”實施半年來,各級政府霧霾防治力度仍顯不夠,應強化以下措施:一是國家應提高主要污染物減排指標在政府績效考核中的權重,增加約束性指標如大氣顆粒物污染指標;二是要落實全國範圍內供應符合國四標準柴油車政策,禁止銷售國三標準柴油車,保障全面供應與國四標準相匹配的油品;三是一些地區黃標車年檢流於形式,應從嚴車輛年檢,堅決淘汰黃標車,等等。
第三,用市場無形之手,描繪生態文明之宏圖。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讓勞動力、資本、土地、管理和技術等生産力要素通過市場機制體現最優化的環保配置。歷史上,我們的先輩就用廉價的泥土資源,經當時燒瓷高技術手段,來換取他國的黃金白銀,而當今我們卻仍徘徊在消耗珍貴資源、排污嚴重、效能低下的低級經濟發展模式上。實現中華民族的永繼發展,必須堅持創新驅動,優化産業佈局,促進經濟轉型升級,推行綠色生産與生活方式,走出一條低投入、低能耗、少排放、高産出、能迴圈、可持續的新型工業化道路。讓中華民族創新精神在現代化中國建設征程上得以完美詮釋,彰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創新精髓。
第四,努力形成全民參與、全民監督的生態文明建設體制機制。動員引導公眾參與生態文明建設,培養公民綠色健康的生活方式,絕不能一邊抱怨霧霾遮天,一邊又不願安步當車節能減排,甚至還為霧霾天氣增添更多的鞭炮煙花。同時政府要為公眾參與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便捷有效的渠道和平臺,鼓勵公民行使輿論監督、社會監督權力,共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第五,依法治國,建立健全生態法律制度體系。在環保領域大力實施依法治國方略,努力解決環保領域無法可依、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等問題。希望正在修訂中的《環境保護法》能發揮重典治污的作用,體現生態保護紅線的戰略部署,構建由生態功能保障基線、環境品質安全底線、自然資源利用上線組成的“三線合一”的生態保護紅線,徹底扭轉“環境守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的現狀,遏制環境違法行為高發易發態勢。
我們堅信,在中共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我們一定能攻堅克難,大力治污,共建中華民族碧水藍天的美好家園!(農工黨中央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