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法融:生態保護與發展應遵循“天人合一”

發佈時間: 2014-09-09 13:45:44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廉維亮 | 責任編輯: 王金梅

“老子曰: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這揭示的正是人與自然的關係。”24日上午,全國政協十二屆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分組討論會上,中國道教協會會長任法融常委借道家經典思想闡釋自然界萬物互相資輔、相互生息,生態保護與發展需要實現“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道教協會會長任法融(資料圖)

“人類自我厚享任意獵採,把地球挖得千瘡百孔﹔肆意濫砍植被,導致地面沙化﹔不珍惜水資源,導致湖泊乾涸、河水斷流﹔大量使用汽車,導致交通擁擠、尾氣污染環境,從而使自然界陰陽不和、上下不交、運度失衡。”任法融列數了發展帶來的諸多環境問題,並建議國家應加大對生態保護的宣傳力度,讓民眾從心靈深處感悟到保護環境、珍惜資源、維護生態的重要意義。

相比起任法融常委的道家闡釋,劉曉莊常委的發言顯得充滿詩意,但詩意之中首先蘊含的卻是失意———“陽春三月,我的眼睛被遮天蔽日的濃濃霧霾所籠罩。朦朧的天色、嗆鼻的空氣、擁堵的交通,一種對生態生活的熱切嚮往,就像夢幻般的幽靈,把我的心緒引向對生態城鎮化的思考。”

“生態城鎮化建設需要選擇適合城市發展和居民生産生活需要的城鎮佈局結構,科學構建生態城鎮化模式,自然風景要與人的發展相得益彰,實現‘天人合一’。”劉曉莊提出,應當告別過往“連片開發、水泥森林”的思路,倡導“把田野留住、讓山水永存”,用綠地將城市新區與中心城區隔離,將城區美化成為一片片的“碎花布”﹔大小城鎮合理規劃,構成星羅棋佈、錯落有致的新型生態城鎮群,猶如夜空中閃爍的千萬顆星,匯聚成“滿天星”﹔沿著交通幹線串聯出“糖葫蘆”形的花園城鎮體係,一城一品、一城一貌,賦予它們不同的文化內涵,形成獨特的人文景觀。

充滿詩情畫意的城鎮向著生態化的方向發展,而自然保護區則應向著“國家公園”的方向邁進。馬志偉常委提出,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設國家公園體制發展戰略,國家公園制度已成為我國生態文明制度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應建立“既謀萬世,也謀一世,既謀全局,也謀一域”的特色國家公園體制。

“從世界國家公園建設情況來看,絕大多數國家實行長期封閉、短期開放和人與公園隔離的政策,這顯然不符合我國國情。”馬志偉提出應當按照“天人合一”的思路,積極探索適合生態建設與民生改善共贏的國家公園建設管理模式。“堅持生産、生活、生態三者並舉並重,既要讓當地居民參與國家公園建設工作,使其成為管理的主體,又要按照主體功能區規劃確定管制原則,分類指導,分區施策,通過增加當地群眾的收入,增強國家公園屬地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廉維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