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13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政協副主席陶凱元提交了《關於提升國家高新開發區自主創新能力的提案》,提案建議:完善高新區的管理體制與運作機制;優化高新區産業發展環境;加速高新區的土地資源整合;促使高新産業集群化發展;增強産業園區的創新能力;提升高新區孵化功能。
一、目前高新技術開發區發展現狀
高新技術開發區已成為我國經濟增長重要引擎。至1991年,自26個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經國務院相繼批准成立,據2011年統計,目前國家高新區已達88個,有企業57033家,營業總收入133425.1億元,工業增加值27151.9億元,工業總産值105679.6億元,凈利潤8484.2億元,出口創匯3180.6億美元,平均營業總收入、平均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19.7%、18.3%,經濟效益實現大幅提升,已經成為我國最具活力的投資熱土,是我國推進科技産業化、高新技術孵化,帶動和輻射區域傳統産業的升級改造的生力軍。
二、當前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發展存在問題
我國高新開發區科技創新能力建設雖然取得了較大的成效,但總的看來,仍存在發展水準不均衡、部分高新開發區創新能力薄弱、支撐發展能力有待大幅提高等問題。
1、高效運作的體制、機制還未形成
目前有的高新技術開發區給予高新區市級經濟管理許可權和一級財政,仍有不少高新區所在市領導沒有兼任高新區黨政領導,以及科技部門領導沒有兼任高新區領導班子成員,導致這些高新區辦事不暢、發展不順。
2、創新創業環境滯後
有些高新區地處邊遠地區,發展基礎相對薄弱,加之高新區綜合配套不完善,園區企業白領或研發人員的居住和生活要求無法得以滿足,有些園區白天集聚了數十萬人,晚上就變成“空城”。
投入不足,投融資渠道不暢。政府財力有限,地方性財政支援資金不足,銀行貸款難。
3、土地資源問題突出
高新産業園區建設的土地制約問題明顯,由於新增建設用地指標限制,徵地難、農民維權意識增強及農民對土地徵用的要價大幅提高導致高新區數量擴張受阻,很多優秀企業無法落地。但一些産業園區土地資源浪費驚人;一些引入的企業“圈地”,獅子大開口,就是奔著廉價的土地資源而來。而有些園區引入的企業處於産業鏈低端、生産方式粗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