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郝亞泓:改革拆除發展壁壘 醫藥行業明天"會好"

發佈時間: 2013-12-26 11:05:01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王金梅 | 責任編輯: 王金梅

中國網記者 張寧銳 王金梅

摘要: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將“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取消以藥補醫”、“鼓勵社會辦醫”等改革方向,意在破解積累在醫藥體制改革中的諸多老問題。

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會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郝亞泓涉水醫藥行業多年,對改革大政的社會、市場效應感同身受。

下文為中國網政協頻道對郝亞泓的獨家專訪。

改革期待:拆除“壁壘”讓醫院回歸治病救人本質

中國政協頻道: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深化醫藥體制改革有一些明晰的提法,作為醫療服務領域的從業者、企業家,你對具體政策有哪些建議和期待?

改革拆除發展“壁壘” 醫藥行業明天“會好”

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會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郝亞泓接受中國網·中國政協頻道記者專訪

郝亞泓:教育和醫療是近年來受社會關注比較高的領域,同時也是怨聲較大的兩大領域。作為普通百姓來説,生老病死是生活裏的大事,因此對醫療領域改革,百姓的期望很高。每年的全國兩會很多黨派、委員都高度關注著兩大問題。從醫療領域本身來講,也確實情況複雜,改革難度很大。

在我國,醫療服務是一個長期以來以國有經濟為主導的行業,民間資本利用市場機制進行醫療投資,一直是很多民營企業家非常願意卻又很難涉足到的。以前的政策一直不是很明晰,對於外資進入醫療領域一直存在一些壁壘,也某種程度上存在著內部保護的情況。我們非常欣喜地看到,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地提出“鼓勵社會辦醫”的改革方向,作為醫療領域從業者,我們對這項改革充滿了期待。

《決定》中提出“鼓勵社會辦醫,優先支援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這些舉措,我認為有助於讓醫院和醫生真正回歸到治病救人的本質。

目前,我國的公立醫院佔醫院總數的90%,社會資本所辦醫院僅佔10%不到。社會資本舉辦發展醫療機構普遍面臨準入門檻高、經營壓力大、發展空間小、技術人才缺乏、監管機制不健全等困難和問題。公立醫院由於産權和治理機制問題,絕大部分也在參與市場競爭、追求利潤。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中關於“鼓勵社會辦醫”的提法,是利用市場機制促使醫療資源分佈向著更加合理公平的方向發展,這是一種政策上的持續,也讓我們醫療領域從業者感到充滿希望。

整個市場的資金面上來講,對於進入醫療健康領域也是非常有熱情,我的很多同行看到這個改革方向,都“蠢蠢欲動”,在積極考慮怎麼進入中國醫療市場。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