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 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會精神上來
據學習時報報道,今天中央黨校2013年秋季學期第二批進修班舉行開學典禮,恰逢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剛剛閉幕,有著特殊重要的意義。學習貫徹全會精神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黨全國的重要政治任務。這裡,我著重就學習貫徹全會精神,談談自己的認識和體會,與大家進行交流。
(一)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召開的重要會議,是高舉改革開放旗幟、動員全黨全國人民奮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廣闊前景的重要會議。全會聽取和討論了習近平總書記受中央政治局委託作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全會結束時,習近平總書記就貫徹落實全會精神發表了重要講話。
這次全會把握實踐和時代的新要求,把握人民群眾的新期待,集中全黨全國人民的智慧,對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戰略部署,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又一次綜合研究改革的重要會議,在理論上有一系列重大創新,在政策上有一系列重大突破,其力度、廣度和深度都是空前的。從力度看: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總動員、總部署,既明確了改革的路線圖,又確定了“到2020年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的時間表。從廣度看:全會部署的改革不是單項的改革,而是全面的改革,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五位一體的改革,還有國防和軍隊改革、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實質上是把偉大事業和偉大工程都包括在內的改革。從深度看:全會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是在深水區裏的改革,是要涉險灘、啃硬骨頭、破瓶頸,是要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必然涉及深層次問題、深層次矛盾,涉及利益關係的深度調整,其複雜程度、敏感程度、艱巨程度,一點都不亞於30多年前,必將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産生深遠的影響。
會議結束後發表的公報很快就在國內、國際引起強烈反響。國際上許多媒體都在評論中國共産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有的媒體説:中國這次改革的範圍、改革的力度是空前的;有的媒體説:從這張改革“路線圖”可以看到中國領導人的改革決心,確實是“自己拿起手術刀”割除藩籬和痼疾。我覺得,這樣的評論是有道理的。我們黨之所以有如此的膽識和智慧來推動這樣的全面改革,正是因為有“自己拿起手術刀”的自覺,也就是説我們的改革是自覺的改革,是“我要改”而不是誰推動我們改。這次全會以全面深化改革為主題,充分體現了當代中國共産黨人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的高度自覺,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舉改革開放旗幟的高度自覺。
這種自覺來自對35年改革開放成功經驗的深刻總結。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全方位地推進各領域的改革開放,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産黨的面貌都發生了歷史性變化。正是改革開放,使我國實現了從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歷史性突破,實現了從封閉半封閉向全方位開放的歷史性轉變,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溫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實現了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的歷史性飛躍。沒有改革開放,就不可能有今天中國的大好局面,就不可能有我國在國際上這樣舉足輕重的地位,就不可能有今天整個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
35年的改革開放,實現了當代中國社會的偉大進步,又不斷催生著中國人民思想的偉大覺醒,昇華了我們黨對改革開放重大意義、重大作用的認識。實踐經驗告訴我們,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我們黨的馬克思主義新覺醒、我們事業發展的新局面,就是在改革開放偉大進程中實現的;繼往開來、面向未來,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仍然需要把改革開放繼續推向前進。全會在總結35年改革開放的成功實踐和寶貴經驗基礎上,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部署,充分顯示了我們黨堅持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繼續推進改革開放的堅定決心。
這種自覺來自對我國基本國情和形勢變化的清醒認識。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産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這“三個沒有變”,決定了經濟建設仍然是全黨的中心工作。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就必須堅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不動搖,並在此基礎上全面深化改革、推進改革。
還要看到,我們依然處在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戰略機遇期的內涵、條件正在發生新的複雜變化;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但面臨的困難也更加集中、任務更加繁重;我們黨帶領人民創造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業績,但“四大考驗”、“四種危險”也十分突出地擺在我們面前。我們要化解來自各方面的風險挑戰,掌握髮展主動權、贏得發展新優勢,根本動力在改革,根本出路同樣在改革。
這種自覺來自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自信。有自信,才會有自覺。當今中國,正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政治安定團結,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穩定。這同一些國家或陷入經濟危機或陷入發展陷阱或陷入社會動蕩相比,形成鮮明的對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和生命力得到充分彰顯。當今世界,要説自信,我們最有理由自信。
這種自信,就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信,很大程度上就是對改革開放的自信。只有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才能開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這次全會就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決策部署,是我們黨繼續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動體現,也反映了我們黨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覺追求。
這次全會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部署,集中體現在全會通過的《決定》和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上。《決定》深刻闡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義和重要經驗,明確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重大原則,描繪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藍圖、新願景、新目標,是我們推進改革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綱領性文件。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總攬黨和國家發展大勢和戰略全局,深刻闡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就貫徹落實全會精神、把各項改革任務落到實處提出了明確要求,以一系列新的思想觀點昇華了我們對全面深化改革的認識,為凝聚改革共識、形成改革合力提供了有力思想武器。如果説《決定》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藍圖和綱領,那麼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就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動員令和方法論。《決定》和講話相互貫通、相輔相成,是把握和貫徹全會精神的基本遵循,一定要把兩個文件對照起來、統一起來學習和領會。通過深入學習,進一步提高對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意義的認識,高舉改革的旗幟,堅定改革的信心,以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推進改革、深化改革。
--------------------------------------------------------------------------------
(二)
全會明確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和總目標,用“六個緊緊圍繞”深刻闡釋了改革頂層設計和總體思路,從四個方面系統總結了35年改革開放的重要經驗,從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從國防和軍隊改革、從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等方面,具體部署了改革的主要任務和重大舉措,內容十分豐富。既要全面把握,又要突出重點,著力領會精神實質、掌握核心要義。
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目標就是指引、就是遵循,有了明確的目標,才能促進思想的統一,匯聚改革的力量。全會明確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就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個總目標凝結實踐經驗、著眼未來發展,揭示了改革的方向,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總體目標相適應、相銜接,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總引領,也是我們必須把握好的第一位要求。
這個總目標,強調的是基本制度的堅持和完善,既涉及經濟基礎,又涉及上層建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黨帶領人民長期奮鬥的根本成就,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與時俱進的、發展著的社會主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要求我們通過深化改革,不斷自我完善和發展,更好地促進生産關係與生産力相適應、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相適應,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生機活力。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制度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全會提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一個重要的理論創新。鄧小平同志在1992年指出:再有30年的時間,我們才會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這次全會在鄧小平同志戰略思想的基礎上,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並把國家制度建設、黨的執政能力建設要求具體化,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應有之義,也豐富和發展了我們黨的治國理政方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求我們不斷改革創新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實現黨、國家、社會各項事務治理的制度化、規範化、程式化;要求我們不斷推進治理能力建設,善於運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國家,不斷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水準。
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我們黨的一個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解決了世界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長期沒有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同市場經濟結合起來,既發揮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又發揮了市場經濟的長處,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大特色和優勢。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按照全會的要求,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不動搖。
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核心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係,而政府和市場關係中最基本的問題就是兩者在資源配置中發揮著什麼樣作用。我們可以回顧一下,從黨的十四大、十五大提出要“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到黨的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到黨的十七大提出“從制度上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再到黨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廣範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從中可以看出我們黨對政府和市場關係的認識在不斷深化。理論和實踐的探索,也使我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市場配置資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市場經濟本質上就是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經濟,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遵循這條規律。這次全會明確提出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從“基礎性作用”到“決定性作用”,雖只有兩字之差,但實質上反映了我們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認識的深化,是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又一重大推進,必將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産生巨大的推動作用。當然,強調市場不是不要政府。大家可能注意到,《決定》有這樣明確的表述:“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實際上是告訴我們,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但不是全部作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既要發揮市場作用,也要發揮政府作用。發揮政府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保障公平競爭,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推動可持續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彌補市場失靈。
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促進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實現人民福祉是中國共産黨的不懈追求。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如果維護公平正義這個問題長期得不到比較好的解決,不僅會影響人民群眾對改革開放的信心,而且會影響社會的和諧穩定,危及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因此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須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這充分體現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充分揭示了深化改革的本質要求和價值取向。只有做到這一條,改革才能更好地惠及人民群眾,才能贏得更加廣泛的支援和擁護,獲得深厚的源泉和持久的動力。
實現公平正義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但主要還是取決於經濟社會發展水準。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為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提供了堅實物質基礎和有利條件。同時應當看到,我國現階段存在的有違公平正義的現象,許多是發展中的問題,是能夠通過不斷發展,通過制度安排、法律規範、政策支援加以解決的。這就要求我們緊緊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進一步把“蛋糕”做大,為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奠定更加堅實的物質基礎。與此同時,要加快制度機制創新,切實把“蛋糕”分好,改革那些不符合公平正義要求的體制機制和政策規定,抓緊解決那些由於人為因素造成的有違公平正義的突出問題,更好地保障人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這次全會還提出,要緊緊圍繞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深化社會體制改革,把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體現到各項具體改革措施中,從根本上抓緊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落實好這樣的要求,就能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不斷取得新的進展,讓人民更多更公平地享受改革發展的成果。
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開關和目的,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全會提出的“三個解放”,既闡明瞭改革的條件,又明確了改革的目的。解放思想是前提,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的總開關。每一次改革的重要突破,每一次體制機制的重大創新,都是以解放思想為先導的。解放思想激發出來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只有進一步解放思想,才能看清各種利益固化的癥結所在,找準突破的方向和著力點,拿出創新的改革舉措。改革遭遇的堡壘越堅固,涉及的利益關係越複雜,就越要拿起解放思想這個武器,以思想的新解放開闢改革的新境界。
社會生産力和社會活力能否充分釋放,是檢驗改革成效的基本尺度。改革要求和舉措千條萬條,最終都要靠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來體現。我們要在競爭中贏得比較優勢,讓人們相信社會主義,就要在發展社會生産力、增強社會活力上高出一籌、勝出一籌。我們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既要有堅如磐石的精神和信仰力量,也要有支撐這種精神和信仰的強大物質力量。這就要求我們通過深化改革,破除制約社會生産力發展、束縛社會活力的體制機制障礙,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等要素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務,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牽引和帶動其他各領域的改革。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體制改革對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影響和傳導作用。重大經濟體制改革的進度決定著其他方面體制改革的進度,具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全會突出強調,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牽引和帶動其他領域的改革。這是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的實際運用,是堅持重點突破與整體推進相結合的一個具體體現,也是我們立足國情深化改革的一個必然選擇。全會圍繞完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從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等6個方面,對經濟體制改革作出部署,提出了許多具有前瞻性、針對性、創新性的政策措施。人們普遍關注的重點問題都得到回應,經濟體制改革中的難點問題也有比較管用的解決辦法。這就要求我們按照全會要求,緊緊抓住經濟體制改革這個重點和主軸,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新突破,把經濟體制改革的潛力充分釋放出來,更好地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全會在對經濟體制改革作出部署的同時,對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的改革作出全面安排,強調要緊緊圍繞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緊緊圍繞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深化社會體制改革;緊緊圍繞建設美麗中國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全會還就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作出部署。在上述這些領域的改革新舉措,有的在全會公報中作了表述,更多的是在全會通過的《決定》之中。應該説,全會提出的這些重要改革措施都是很有力度、富有開創性的,都需要我們很好地領會和把握。
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證,加強和改善黨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領導,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我們黨是改革的倡導者、推動者、領導者,改革能否順利推進,關鍵取決於我們黨,取決於黨的領導。全面深化改革涉及方方面面,涉及利益格局的深刻調整,涉及許多重大關係的協調和處理。加強黨的領導,履行好各級黨委的領導責任,關係到全會確定的各項任務的貫徹落實,關係到整個改革的進展成效。有了黨的堅強領導,就能把握好改革的正確方向,就能形成一盤棋、擰成一股繩,就能形成攻堅克難的強大力量。
加強和改善黨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領導,既包括提高黨領導改革、推進改革的能力和水準,也包括深化黨的建設各方面制度的改革。全會明確指出,要緊緊圍繞提高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準,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加強民主集中制建設,完善黨的領導體制和執政方式,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全會還從完善科學民主決策機制、創新基層黨建工作、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強化權力運作制約和監督等方面,對加強和改進黨的自身建設作出了具體部署。貫徹落實好這些部署,要求我們圍繞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問題加強學習調研,不斷提高把握和運用市場經濟規律的能力,不斷提高改革決策水準;要求我們創新基層黨建工作方式,健全黨的基層組織體系,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引導廣大黨員積極投身改革事業;要求我們堅持黨管幹部原則,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抓緊構建有效管用、簡便易行的選人用人機制,培養造就更多黨和人民需要的好幹部,建立健全集聚人才的體制機制,讓各類人才都有施展才華的廣闊天地;要求我們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建立科學有效的權力制約和協調機制,加強反腐敗體制機制創新,健全反腐倡廉法規制度體系,更好地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
--------------------------------------------------------------------------------
(三)
經過這次全會,我們黨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藍圖願景已經繪就、大政方針已經明確,現在最重要的是學習好、貫徹好、落實好全會精神。要按照中央統一部署,迅速興起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熱潮,切實把人們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會精神上來,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實現全會確立的各項改革任務上來。
著力統一思想凝聚改革共識。思想統一才會步調一致,步調一致才能得勝利。全面深化改革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凝聚改革共識的過程。現在,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凝聚改革共識的難度加大。但越是這樣,就越需要我們做好凝聚改革共識的工作,努力尋求最大公約數。所以,要切實抓好全會精神的學習,組織黨員幹部認真學習全會《決定》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深刻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義、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重要原則,切實把思想統一到中央精神上來。各級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要先學一步、學深一步,切實增強全面深化改革的自覺性、堅定性。要加強對全面深化改革的正面宣傳和輿論引導,發揮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優勢,廣泛開展集中宣講,精心組織理論闡釋,用好多種宣傳資源、宣傳手段,擴大全會精神宣傳教育的覆蓋面和影響力。要及時回答幹部群眾關心的重大思想認識問題,講清楚為什麼改、改什麼、怎麼改,更好地解疑釋惑、析事明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引導各方面支援改革、參與改革、投身改革。
切實把握好改革的正確方向。我們的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不斷前進的改革,而不是對社會主義制度改弦易張;偏離了堅持和改善黨的領導、偏離了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就南轅北轍了;中國是一個大國,決不能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有些不能改的,再過多長時間也不能改。能不能繼續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深化改革,是一個涉及到改革性質的原則問題。現在,有人不時提出這個主義、那個主義,這個思潮、那個思潮,開出這個藥方、那個藥方,目的就是要改變整個改革的大方向。在這個問題上,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一定要保持清醒頭腦、保持戰略定力,始終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基本要求不動搖,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要增強政治敏銳性、政治鑒別力,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為任何干擾所惑,決不能為了迎合某些人的“喝彩”、“掌聲”而放棄原則,決不能為各種錯誤的思想觀點所左右,始終堅定正確的改革方向。
緊緊依靠人民群眾深化改革。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最終決定力量。改革開放事業之所以不斷深化,就在於深深紮根於人民群眾之中,得到了人民群眾的廣泛支援和參與。要尊重人民主體地位,認真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同人民一道推動改革,做到謀劃改革汲取人民智慧,推進改革凝聚人民力量,檢驗改革依靠人民評判。要廣泛聽取群眾意見、了解群眾願望,弄清楚群眾的實際情況是什麼、群眾的期待是什麼、群眾的利益如何保障,從而作出科學的改革決策,找到有效的改革辦法。要暢通群眾參與改革的渠道,千方百計創造條件,保障群眾對重大改革舉措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特別是對那些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重大改革,要進行廣泛的民主協商,在群眾利益充分表達的基礎上形成共識、作出決策。要充分尊重群眾首創精神,把自上而下的改革和自下而上的改革結合起來,鼓勵基層的實踐創造,激發群眾的改革熱情,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把全面深化改革的過程變成人民廣泛參與、普遍受益的過程。
積極穩妥推進改革。改革就是闖新路、開新篇。有些做法過去有效,現在未必有效;有些做法過去不合時宜,現在則勢在必行。只有大膽探索、大膽實踐,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找到破解矛盾的鑰匙。要鼓勵創造、鼓勵創新,只要有利於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只要有利於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只要有利於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只要有利於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就要大膽地試、大膽地闖,就要堅決地破、堅決地改。當然,大膽不等於蠻幹。因此,推進改革既要積極又要穩妥,既要解放思想、逢山開路,又要把握規律、遵循規律,堅持加強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摸著石頭過河”,是富有中國智慧、符合中國國情的改革方法,符合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和方法論。摸著石頭過河,就是尋找規律,就是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要堅持邊實踐邊總結,走一步看一步,一點一點摸索,積累經驗後逐步推開,出現問題就及時應對,發現錯誤就馬上糾正,不斷從實踐中取得規律性認識。總之,要處理好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關係、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的關係、全局和局部的關係、膽子要大和步子要穩的關係、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確保改革積極穩妥、健康有序推進。
以求真務實的作風深化改革。高舉改革開放的旗幟,是立場、是態度,更是行動、是實踐。學習貫徹全會精神,歸根到底要體現在實際工作上。有了好的藍圖、好的綱領,就要腳踏實地、真抓實幹。要緊密結合各地區各部門工作實際,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總體部署,抓緊制定本地區本部門改革的具體方案,把目標任務變成實實在在的工作項目,把原則要求變為可操作的工作措施。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就是要加強對改革工作的總體設計和統籌協調,保證改革有重點、有步驟、有秩序地推進。各地區各部門要加強對全面深化改革的組織領導,明確責任分工,強化督促檢查,建立健全領導機制和推進落實機制。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重實際、求實效。作出改革的決策,制定改革的措施,都要符合客觀實際,按規律辦事,不提不切實際的目標,不提超越階段的要求,努力使我們的各項改革政策措施與實踐發展、群眾意願對接好、銜接好。要強化問題導向,加強調查研究,切實解決改革發展中的深層次問題,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以重點突破實現改革的整體推進。改革中的一些深層次矛盾問題往往盤根錯節、積弊已久,解決起來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搞改革,最忌急功近利,最忌朝三暮四。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有恒心、有韌勁,對認準的改革目標,對確定的改革任務,就要抓住不放、一抓到底,把中央確定的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務不折不扣地落到實處。一分佈置,九分落實,不落實就會落空,沒有第三種結果。要繼續紮實開展好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緊緊抓住糾正“四風”問題不放鬆,鞏固和擴大工作成果,以作風建設的新成效開創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局面。
中央黨校是黨的幹部教育培訓的最高學府,是黨委和政府決策的重要思想庫,在學習宣傳貫徹全會精神方面負有重要責任。要在深化全會精神學習上下功夫,組織教職員工認真學習全會《決定》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各級領導幹部特別是校委領導班子成員更要帶頭學習、帶頭貫徹。學習領會全會精神,一定要全面準確、科學把握,防止片面性、簡單化,防止抓住一點、不及其餘、本末倒置。要著力推動全會精神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系統梳理全會提出的重大理論觀點、重大方針政策、重大工作部署,充實完善教材教案講義,貫穿到教育培訓的全過程。要切實加強對全會精神的研究闡釋,列出一批重點課題,組織多學科、多專業重點攻關,不斷推出有分量、有價值的理論文章和研究成果,充分發揮黨校的宣傳陣地作用、理論創新作用和思想庫作用。學習貫徹全會精神,重要的在於聯繫實際推動黨校工作。要把學習貫徹全會精神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結合起來,與總結建校80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的辦學經驗結合起來,準確把握黨校工作面臨的形勢和任務,準確把握黨校的功能定位和特色優勢,更好地推進黨校事業的改革發展,推動黨校工作邁上新臺階、開創新局面。
(本文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黨校校長劉雲山同志2013年11月14日在中央黨校2013年秋季學期第二批研修班開學典禮上的講話,發表時略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