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記者 張寧銳 馮昭
11月14日上午,在“民建中央學習貫徹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座談會”上,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民建中央副主席辜勝阻在發言中説,我們從十六大開始就講“勞動是財富的源泉”。不但勞動是財富的源泉,知識是財富的源泉,技術管理和資本都是。此次三中全會辜勝阻感受最深的就是重新界定政府和市場邊界,強調市場的決定性作用,把“基礎性作用”調整為“決定性作用”,認為是最大的亮點。
以下為民建中央副主席辜勝阻發言摘編:
過去提到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人們常説“是聽市長的,還是聽市場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有一個重大的突破:明確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的作用。20年前,1993年三中全會的提法,是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基礎性的作用,這一次把“基礎性作用”改為“決定性作用”,兩字之差,差別很大。順著這兩個字往下看,你會發現這次三中全會,對如何發揮市場的作用,講的很透徹。
從1978年開始到現在,已經35年了,35年開了八次三中全會,猶如中國改革開放的路線圖,我們的經濟持續的增長,人民生活水準有了提高。這八次三中全會,一共有五次是專門討論體制改革。
全面的進行體制改革,1978年是起點,吹響了改革的號角;還有一次是1984年,中央專門組織了經濟體制改革的領導小組;最重要的是1993年,十四屆三中全會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而在1993年以前,我們只承認商品經濟,所以十四屆三中全會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使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結合起來。2003年召開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完善市場經濟”。看看這些詞彙的變化:20年前是“建立”,10年前提出要“完善”,今天提出來要“全面深化”。
我覺得過去35年,在不同時期改革重點是不一樣的,第一個十年是農村農業的改革,第二個十年是國企改革,第三個十年是開放的改革。這一次三中全會重點是什麼,或者未來十年的重點是什麼?我的體會是這次的重點是政治體制改革,就是怎樣重新塑造關係,在這個問題上,最重要的是政府制度改革,然後才是金融、土地、財稅。所以不同時期,有不同的重點。
這次改革和30年前相比,最大的不同是要進行利益的調整,是觸動利益的,而35年前的改革是觀念的改革。我覺得這次三中全會公報中有兩句話非常重要:“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我們知道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勞動是財富的源泉。從十六大開始就講“勞動是財富的源泉”。不但勞動、知識是財富的源泉,技術管理和資本都是。
此次三中全會我感受最深的就是重新界定政府和市場邊界,強調市場的決定性作用,把“基礎性作用”調整為“決定性作用”,這是最大的亮點。為什麼要講到這一點呢?為什麼李克強在當選國務院總理以後,在記者見面會的時候説“要把錯裝在政府身上的手還給市場”。今年以來,各級工商部門正常收入達到了37億元,這是大家創業的步伐,是改變政府職能很重要的體現。這一次的權力制約,要把傳統的權力運作機制關在籠子裏面,放在陽光下,讓市場起決定性的作用。
第二,産業制度強調要完善立法,明確市場改革稅制,穩定稅賦,提高效率,要建立市場的指引,這個也是跟政府有關的,因為政府執行財政徵收也會産生財政消費。
第三,建立新的市場體系。怎樣通過市場體系的建設,讓市場發揮決定性的作用。所以要打造2.0版的市場機制,最關鍵的是要建立統一的開放市場。
第四,把國有經濟和非公經濟結合起來。公有資本和非公資本都是我國社會主義發展的重要基礎。過去我們講國有經濟體有活力、控制力、影響力,非公有制經濟也要有活力和創造力。
第五,完善金融體系,讓民間資本進入。我們的金融機構95%是國企,但是也有民生銀行、浙商銀行等民營企業參股的金融機構,有了很大的突破。
第六,城鎮化健康發展的體制和機制,這與戶籍、財稅制度都有關係。
第七,賦予農民更多的財産權利。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進行土地改革,讓農民能夠流轉土地,有了財産性的收入。
第八,重申建設創新型國家。我對這一領域印象最深的是重新塑造改革,讓市場這只無形之手發揮作用。要防止政府成為一隻“閒不住的手”,對進一步改革造成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