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1月14日,全國政協副秘書長、民革中央副主席劉家強就學習貫徹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接受了記者的採訪,他重點解讀了三中全會關於“三農”問題的論述,劉家強説:“要把農業現代化放到“四化同步”發展的大格局中,把新農村建設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大格局中,把農民增收放到國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大格局中,統籌規劃城鄉發展,讓廣大農民共用改革發展成果。”
1.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三農”改革發展做出了哪些部署?
黨中央始終高度重視“三農”問題,這次全會也對“三農”改革做出了重要部署。全會提出,城鄉二元結構是制約城鄉發展一體化的主要障礙。必須健全體制機制,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要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賦予農民更多財産權利,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鎮化健康發展體制機制。可以説,這次全會對“三農”改革的部署,既是對黨的十八大精神的延續,又進一步聚焦于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明確了深化農業農村改革的方向。
2.三中全會提出要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係,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應該如何理解?
當前我國城鄉發展差距仍然很大,農業基礎薄弱、農村發展滯後、農民增收困難的局面還沒有根本改變,城鄉二元結構仍是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的突出表現。因此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都提出要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為此,需要把農業現代化放到“四化同步”發展的大格局中,把新農村建設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大格局中,把農民增收放到國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大格局中,統籌謀劃城鄉發展規劃、産業佈局、要素配置、基礎設施、公共事業,加快改善農村生産生活條件,讓廣大農民共用改革發展成果。
3.為什麼要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主要框架是什麼?
我國傳統農戶生産經營規模小、組織化程度不高,對發展農業現代化構成了一定制約。近年來,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和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發育成長,對保障農産品有效供給、提高農業現代化水準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此,中央提出要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以適應形勢發展要求和現代農業發展需要。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就是以家庭經營為基礎,堅持承包農戶的主體地位;引導土地流向規模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加強農民的聯合與合作,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民合作社;培育壯大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培育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為普通農戶和新型生産經營主體提供多樣化服務。
4.三中全會提出要賦予農民更多財産權利,主要是什麼權利?
應該至少包括兩種權利,即土地財産權和集體收益分配權。土地財産權方面,一是強化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財産屬性。包括如何在土地流轉過程中讓農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保護好農民的土地承包權益;能否允許土地經營權抵押融資,目前國務院文件已同意進行試點,今後是否能擴大範圍;進城農民如果希望退出承包土地,是否可以獲得補償,等等。這些都應該是以後改革的方向。二是在徵地過程中獲得補償的權利。十八大報告已明確提出改革徵地制度,提高農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集體收益分配權方面,主要是強化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按照歸屬清晰、權能完整、流轉順暢、保護嚴格的要求,因地制宜推進以股份合作制為主要形式的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探索建立農村産權交易市場,促進農村産權有序流轉,有效實現集體成員的分配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