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30多年的高速增長,對外開放紅利巨大。新一輪改革目標不僅富有活力和創新性,更強調了以擴大開放倒逼改革。在對外經濟貿易方面,改革涉及到傳統的對外投資體制和外貿體制,突出強調了加快對外談判體制改革,提高參與國際經濟治理的能力,對此我們應有新的認識。
轉變認識提高參與國際經濟治理能力
第一,要充分認識相互依存、全要素、全方位的當代國際經濟合作新特徵,依據國際經濟合作規律,以開放的大國姿態參與全方位國際經濟合作,融入相互依存的全要素活動。
第二,在相互依存的全方位合作中,政治互信是合作的基本點和前提。其內容包括“基礎性互信”“成長性互信”“融合性互信”和“戰略性互信”四個層級。面對錯綜複雜的全球政治經濟形勢,中國以政治互信為基點,區分不同國家的政治互信度,從國情和發展條件出發,制定切實可行和趨利避害的長期經濟增長方略,發揮與各國優勢互補的最大可能性。
第三,世界經濟正在經歷深度調整期,危機後的各國都在考慮下一個增長點和技術突破點是什麼,此間大量新技術在孕育,新標準在制定,新規則在産生。中國科技發展的産業和行業標準仍然很低,需要認真思考和全面清理目前的市場規範和行業技術標準,重新制定與國際接軌甚至超前的標準。
第四,加入到國際貿易新格局構建中去,對市場規範、産業政策、貿易政策、法律框架,以及技術、勞工、環境、智慧財産權等泛貿易標準加深認識,以更有效的路徑參與國際經濟協調,有效使中國在國際貿易新格局下作出兩難選擇。
改進涉外經貿決策協調機制加快對外談判體制改革
中國涉外經濟的改革在進一步深化中仍有很大阻力來自國內體制改革。在新一輪開放進程中,加快對外談判體制改革需要改進涉外經濟貿易決策協調機制。
第一,打破部門利益和既得利益集團阻礙,消除內耗並使國內阻力最小化,才能提高對外談判品質。
第二,改進涉外經濟貿易決策協調機制,改革涉外人事制度,加大頂層設計和高層協調力度。
第三,現行的涉外經濟體制在很大程度上已不能很好地適應我國國際分工和産業結構優化的要求,問題的關鍵是企業參與過少。改革涉外經濟制度,應在更大範圍和程度上提倡企業參與,多聽企業意見。
第四,涉外經濟貿易政策決策,根據頂層設計和高層協調應由牽頭部門負責,避免過多的協商和扯皮。
第五,貿易便利化,外資和服務領域擴大開放和簡化審批程式應是重點。
提高“市場經濟制度”認識加快“完全市場經濟制度”建設
市場經濟制度原本只是一個經濟學概念,但從世界貿易組織(WTO)到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PP)和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議(TTIP),主要發達國家無時不對中國施加壓力。入世前後為應對“市場經濟地位”,中國也進行了艱苦努力並付出了較大代價,但我們與“完全市場經濟制度”仍存較大差距。
市場經濟制度建立具有五項共性標準:一是政府作用和行為規範化,二是經濟主體自由化,三是生産要素市場化,四是貿易環境公平化,五是金融市場化。
完善市場體系、轉變政府職能、創新企業體制的綜合改革思路,要求我們提高對“市場經濟制度”的認識,並以此為核心,通過大力推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改善外經貿環境,加快“完全市場經濟制度”建設。(作者: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 章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