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聚焦十八屆三中全會政府職能轉變和中國未來改革

發佈時間: 2013-11-08 11:47:14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王靜 | 責任編輯: 王靜

摘要:中國共産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定於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開。本次會議將涉及哪些方面改革、會出臺哪些重大決策、將對中國未來改革産生何種影響,圍繞這些問題,連日來,世界媒體紛紛進行報道,表示充分關注和期待。

【《南洋商報》:三中全會需解決“萬能政府”問題】

中國新一輪改革的重心之一就是理順市場與政府的關係。政府職能轉變,預計將是以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為主題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的重要內容。

馬來西亞《南洋商報》11月6日報道:觀察家稱,中國新一輪改革的重心之一就是理順市場與政府的關係,解決“萬能政府”的問題。

政府職能轉變,預計將是以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為主題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的重要內容。

備受全球矚目的中共第十八屆三中全會9日開始將在北京召開,中國總理李克強之前在談到政府職能轉變時引用“壯士斷腕”這句成語,來表達革除弊端的勇氣和決心,這同時也説明這項改革的艱難。

中國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35年的改革開放導致經濟高速增長,市場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但經濟發展的背後依然有一個“全能型家長”的影子—政府。

尤其在地方,政府幾乎主導經濟增長,它扮演著決策者、投資者、招商者、管理者、監督者等角色。這種模式一度因其“高效”而備受讚譽,如今暴露出的弊端而廣受詬病。

幹部隊伍為改革關鍵

大到一個企業上千億投資項目的審批,小到一個普通人的證件辦理,都有可能花去當事者的漫長時間,甚至幾年。昔日的“超人”政府已成為影響經濟高效運轉的很大阻力。

這种經濟發展模式帶來産能過剩、環境污染、債務風險、市場缺乏活力等問題。分析人士認為,中國的經濟轉型已走到歷史性關口,政府是否能夠踐行壯士斷腕的勇氣率先轉型,決定著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的成敗。

中國國家行政學院決策諮詢部副主任丁元竹説,從新一屆領導層今年以來採取的措施來看,改革思路是清楚的。關鍵在幹部隊伍。

如果幹部隊伍轉變思想,理解和執行中央的改革措施,配合當前推進的政府改革,將會慢慢形成一個氛圍,把改革推動下去。

丁元竹認為,改革的目標是建立一套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相適應的行政體系,最大限度地激發經濟活力。

三中全會料涉司法改革

據接近北京決策層的消息人士稱,司法體制改革將是中共三中全會政改佈局的一個方面。

對於將在三中全會上部署的司法體制改革,官方近期密集釋放兩個政策信號:其一是最高法院10月28日公佈的《關於切實踐行司法為民大力加強公正司法不斷提高司法公信力的若干意見》。《意見》特別提到要堅持獨立審判,“堅決抵制各種形式的地方和部門保護主義”。

此後最高法院相關負責人表示,加強審判獨立確將成為司法改革方向。消息人士稱,三中全會料將對這一方向予以確認。

與此同時,全國人大常委會方面傳出法院、檢察院的《組織法》或面臨修改,則更加意味深長。知情學者表示,圍繞兩院職權獨立,本次司法改革將探討如何將兩院獨立出地方行政體系。

這項改革將涉及到地方兩院人事權提級,即由上一級法院、檢察院對人事任免提名,而不是由地方黨委提名。

此外,地方兩院開支也不再由地方政府撥款。學者稱,若進行此方面改革,修改兩院組織法勢在必行。


【世界各大媒體聚焦】

路透社報道説,本次會議將是中共中央委員會自去年換屆以來第三次舉行會議,歷史上的三中全會往往是中國實現經濟改革的“跳板”。中國領導人將在會上討論深化金融改革議題,並設置未來十年經濟議題。分析人士和投資者希望會議能為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未來描繪出一個新的增長戰略。

埃菲社報道説,會議將啟動空前的經濟和社會改革,這些改革對轉變中國經濟發展模式至關重要。

拉美社報道説,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對中國下一發展階段的經濟社會改革和調整至關重要,會議將開啟中國改革開放進程的新階段。這些變革將有助於完善市場經濟體系、轉變政府職能和完善創新體制。專家認為,中國領導人正有志於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引入一條富有活力、創新導向、包容有序、法制保障的道路。

美國《華爾街日報》刊文説,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注的議題可能包括轉變政府職能、通過轉變經濟發展模式實現經濟再平衡、推進城鎮化和金融系統市場化、推動産業升級及提高創新能力等。會議推出的改革措施,將有助於深化和拓寬金融資本市場。

俄羅斯《獨立報》刊文指出,十八屆三中全會將通過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進一步確立新的發展模式,並以市場改革的深化推動城鎮化建設。

英國《金融時報》刊文指出,會議將確定中國未來五至十年經濟政策路線。中國領導人對於改革的熱情不容低估。中國未來可能會更加重視國內消費、金融創新,併為經濟增長提供新的動力。

德國《法蘭克福彙報》刊文説,會議將制定指導方針。內需、民營部門、城鎮化、新技術和服務業可能得到加強,行政部門會精簡機構並減少官僚作風。一些經濟學家和政治學家堅信,會議制定的路線將幫助中國到2030年成為高收入國家。

【彼得森研究所分析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地方政府職能的影響】

彼得森研究所11月5日發表文章指出,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的一項重大突破將是改變地方政府角色。自習李上任,先後出臺了新城鎮化,政府職能轉變和堅持正確增長觀,實現有品質有效益增長等政策。

上述政策讓地方政府不得不重新審視過去幾十年的施政方針。城鎮化進程中,地方政府直接充當了農民和開發商之間的經紀人,因此獲利的佣金和土地轉讓費被用於城市基礎建設。由於戶口限制,地方政府不用為2億進城農民工提供保障。工業規劃方面,由於地方政府在金融,土地租賃、管理費或補貼等各種形式扶持企業,造成鋼鐵、浮法玻璃、水泥、電解鋁及造船的過剩産能。即便大規模投資,經濟並未恢復兩位數增長,但社會卻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此屆政府試圖作出改變,農村土地改革和轉變政府職能有已被列入383改革方案的重要議題。李就任後,大力推動減少行政審批權,為企業創造更多自由和發展空間。除“十二五規劃”重點支援的污水處理等項目外的其他投機批准更為審慎。

本年初,中央出臺了地方政府應加強公共服務的指導方針。為應付龐大的開支,地方政府很可能會在土地和資源稅上做文章;也存在一種可能,中央政府統一管理醫療和養老金制度,地方政府集中精力搞教育和基礎設施。真相將於本星期即將開幕的三中全會揭曉。

(中國網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