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走開發和保護相結合之路
深入推進農村土地産權制度改革,農地確權要保護好農民利益。一是儘快建立集體土地使用權流轉制度。根據《物權法》規定,賦予土地生産經營者的物權屬性,明確確權後的土地集體土地使用權可以抵押、有償出租、轉讓等等,農村土地集體土地使用權實現“兩權”分離,所有權屬集體,生産使用權和支配歸農民,真正實現耕者有其田。二是強化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制度保障。明確集體土地産權的法律界定,進一步厘清三級主體的産權關係,規範農民集體的組織形式,避免産權主體虛置與權力職能重疊。同時消除對集體土地産權的法律歧視,併合理界定流轉範圍、確定流轉形式、明確收益分配等相關內容。建立集體土地收益分配機制,使農村集體土地和城市國有土地享受同地同權同價,提高土地補償標準,並以此作為將來縮小城鄉差距的最重要的手段。三是在農村土地綜合整治方面給予先行先試政策支援。在全域整治、空間調整、掛鉤週轉規模、宅基地使用權退出機制等方面,支援省(區)市積極開展試點。四是創新耕地保護機制。從省市層面建立耕地保護基金。圍繞發展農業現代化的要求,完善基本農田的管理要求,在不損壞農田基礎配套設施、不破壞耕作層、不改變耕地性質的前提下,可允許使用者根據市場需求,按照有關規定適當調整基本農田的利用方式。五是建立生態補償機制。探索基本農田、水源地、公益林等生態補償資金的穩定來源渠道,明確補償的環節、主體、標準等,形成有效的保護和激勵機制。
3、通過多種形式培育壯大新型職業農民隊伍
農業現代化很大程度上是人的現代化,農民是農業生産的主體,要發展農業現代化,就必須真正實現農民從經驗型的傳統農民向技能型的現代農民的轉變,造就“有技術、懂管理、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一是通過普及和重點相結合的方式培育農業從業人員。對農業技術人員、農業經營管理人員、農業社會化專業服務人員等進行普及性的職業培訓的同時,把農業生産組織中的骨幹力量和種養大戶、專業經紀人等作為培育職業農民的重要載體,從市場需求入手、從農民切身利益出發加強對培訓的考核管理,嚴格公共培訓資金的檢查審計,提高農民培訓的針對性和農業技能證書的“含金量”。二是通過吸引各類人才形成高素質的新生代農民隊伍。在落實好現有富農支農惠農政策措施基礎上,出臺增強農村和農業對各類人才吸引力的政策,如設立現代農業青年創業扶持基金,重點鼓勵高校畢業生、返鄉農民工、退役軍人、投資創業者等群體到農村發展現代農業,成為高素質的新生代農民。三是通過城鄉統籌發展確立現代農民的職業性。打破城鄉戶籍制度的藩籬,淡化農民的身份性質,使農民真正成為依賴其農業職業技能而非依附於土地的職業化的農業從業人員,農民如同工人一樣可依其技能自由流動,這不僅有利於原有農民的職業化,優化城鄉二元結構,而且有助於吸引各類人才投身於農業現代化建設。
4、通過工業化、資訊化和城鎮化合力助推農業現代化建設
資訊化是發展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手段,同時 “以工促農”、“以城帶鄉”也是農業現代化建設的有力助推器。一是“以工促農”助推農業現代化建設。建設工業園區,實現工業集中、集約、集群發展,不斷提升現代化農業裝備水準,有效吸納農村轉移勞動力;支援農産品加工業發展,大力提升農業附加值。二是資訊化助推農業現代化建設。加快制定農業資訊化發展規劃,加大投入財政引導資金重點用於網路基礎設施、資訊服務平臺、資訊資源體系等建設,加大扶持智慧農業;成立專門的農業資訊化建設工作機構,建立“資源整合、協作共用”機制,避免基礎設施和應用系統的重復建設和分散投入,建立“政府主導、市場運作”機制,提高服務水準和品質,建立農業資訊化標準體系;進一步加強農業資訊化技術創新和整合應用,推廣江蘇省的農村科技資訊化服務超市三級店面的發展方式,並加大後續跟蹤服務。三是“以城帶鄉”助推農業現代化建設。農業勞動力數量大幅度減少、每人平均耕地面積增加、農業人地比例關係改善,是提高農業生産率、發展現代農業的必要條件。因此,必須通過城鎮化降低農業人口比重,改善農民的生活環境,推進農村面貌和農民生活方式的現代化。
5、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提高農業全要素生産率
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除了要吸引土地、資金、勞動力等各種要素參與農業現代化建設以外,還要通過經營體制機制的創新提高生産農業綜合效率:一是提升技術進步綜合效率。積極推進“科技興農”戰略,在宏觀層面上提升科技對農業現代化的引領作用,加快農業公益性技術開發和農業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在微觀層面上要高度重視農村基層科技創新與推廣能力建設,積極探索解決農業科技最後一公里問題。二是提升農業規模經營綜合效率。大力推進設施化、標準化和組織化,在運作機制上積極發揮市場機制在農業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提升生産經營規模效應。三是提升組織創新綜合效率。在總結基層實踐的基礎上,規範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生産經營主體工商登記制度,引導和扶持種養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健康發展。
6、拓展農業産業鏈條,促進農業産業化經營
鼓勵農村拓展從農田到餐桌的農業全産業鏈建設,不僅可以就地吸納農村轉移就業人口,而且可有效推進城鎮化進程,因此,建議優化農業相關的産業佈局,促進以農業為主體的三次産業融合:一是全力推進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注重現代農業産能提升,實施農田水利、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中低産田改造等項目,保障重要農産品有效供給。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産,依靠科技大力發展設施農業、精準農業等,生産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産品,支援農産品品牌創建。依託農村資訊化建設,建立健全農産品品質安全和食品安全追溯體系,真正讓老百姓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大力發展高效農業、優勢特色農業和休閒觀光農業。二是注重培育農業相關工業産業。重點發展農産品精深加工、農業機械製造、農業物資生産等農業相關的加工製造産業。三是深入推進農業服務産業。把發展農業服務産業作為推動現代農業的重要內容,積極發展育種育苗、農資農機、農技推廣、農民培訓、資訊資訊、物質流通、休閒旅遊、金融保險等農業相關的現代服務産業。
7、大力推進“三農”建設,由“鎮”端加快新型城鎮化步伐
農業現代化形成的集聚效應有利於新型城鎮的發展,新型城鎮化將有效平衡由大中城市吸納進城務工農民的拉力和由村鎮集聚發展的中小城鎮就低吸納農民工的推力。發展農業現代化是解決中國“三農”問題和破解無序城鎮化的一種新思路。目前,中國城鎮化重“量”不重“質”的狀況難以為繼。我們必須高度重視農民現代化、農民職業化、農村資訊化對城鎮化的積極作用,從“鎮”端加快提升城鎮化步伐。現代農業特別是設施農業、精準農業等職能農業的實施將有效提升種養業集約化水準,農産品的安全有效供給為積聚農産品加工業、農業服務業奠定了基礎。而農業的集聚必然導致人口向“鎮”端集聚,有利於新型城鎮化發展。